第163章 淮水之害

有东周时期的着作《禹贡》记录:导淮自桐柏,东于泗,沂,东入于海。

也就是说,在两千多年前,淮河自桐柏发源后,流到江苏,随后向北,经江苏淮阴向东,最后在江苏响水云梯关入黄海。

自古以来,淮水都以温顺,柔和着称,几千年来灌溉江淮两岸,孕育着璀璨的文明,可俗话说,沧海桑田,天地在变。

几百年前,淮河却因为黄河而变,自1189年后,黄河这条华夏母亲河,因为多次改道,决堤,往南流动,进入淮河,要知道,黄河的体量可比淮河大多了,所以黄河水流进入淮河后,直接挤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这就是书上的“夺淮入海”。

大家要知道,黄河泥沙量大,挟带的泥沙量,有一万多亿吨,黄河夺淮之后,水流携带着庞大的泥沙,顺流而下,直接进入淮河原本的入海口,也就是云梯关。

淤泥河沙堵塞,直接把云梯关堵死了,康熙年间,负责管理河道的大臣董安国就曾经说过。

“云梯关以下为昔年海口,今则日淤日垫距海二百余里。”

黄河夺淮,自己是爽了,可却造成淮河水系混乱,当初温顺的淮河就此性情大变,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旱涝年年不停,把富庶的淮河两岸,硬生生搞的叫苦不迭。

1954年夏,淮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安徽,河南两地,超过一千三百万人受灾,四千余万亩土地化作泽国。

自此国家开始大力整顿黄淮水域,在连年的整治中,可谓效果斐然,但是……天威之盛,岂人力可夺?

只能说在经过常年的整治后,淮水获得了一定的改善,但整体状况依旧严峻,特别是在经济改革后期,苏沪地区繁荣发展,就给官方出了一个难题。

淮水肆虐,途经之地皆受天威所摧,苏,沪等地好不容易建立起的繁荣,在面临天灾时,如何保全?

事有轻重,取其重而弃其轻?

自此,江淮地区就承担起了泄洪的作用,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安徽也是非常着名的泄洪区,多少江淮人垂泪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