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的科举考试有个坏处,重诗词、经义而轻策论,于是往往挑选出一些文采飞扬、却百事不通的官员来。
至于兼长文学、政事的人才,大宋一百余年的科举取士,也是寥寥无几。
所以从宋仁宗时,朝廷就一直有意改革,却一直没有成效。新汉朝这一次省试科举,题目虽然杂糅,但王伦提前要求,若题涉政事答得好,诗词赋一般,便看重政事;若是相反,则看重文才。
即审卷官的推荐是占一定权重的,一应糊名、誊录、阅卷等制度,都延续前宋。
欧阳澈在考完试后,就觉得这一次悬了,诗词赋题目各占一道,他的诗词都还不错,但一如前宋风格,清新婉丽,大约是不符合主考官口味的。
此次省试,是由尚书省、礼部联合举办,尚书令许贯忠为主考官,礼部尚书柴进、礼部侍郎张叔夜为副考官,这三位都是兵事出身,肯定是不重文学的嘛!
许贯忠身上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他乃是前宋赵佶政和年间的武状元,虽说百官皆盛赞尚书令文武兼备,但许多考生还是不断研究着许贯忠的辞文风格,可惜找不到他的诗词大作。
太学生的意见领袖陈东也觉得自己无望了,他一向视诗词为小道,本就不是自己的强项啊!
在煎熬等待的日子里,东京城又有许多新鲜事,比如岳飞将军领兵自广南西路回师,护送着前来称臣的大理国、大越李朝两国使者。
又比如东京城多了些产自岭南的水果,是水师开辟了从岭南一路北上海州的航线,再从海州沿着驿道送到京师的。
这本该是送呈皇室的贡品,但天子不纳,许可向民间发卖。
“至少陛下不是唐玄宗!”不少士子议论地说,顺便品尝着虽然有些干瘪却极其昂贵的岭南水果。
前宋对于民间议论国事之风很是开明,新朝也不禁止,故而读书人闲来无事凑在一起,就
大宋的科举考试有个坏处,重诗词、经义而轻策论,于是往往挑选出一些文采飞扬、却百事不通的官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