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楚汉之争:龙争虎斗,定鼎天下

一、秦朝灭亡后的局势

秦末,繁重的徭役、严苛的律法以及残酷的统治,使得民怨沸腾,犹如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石破天惊的呐喊,点燃了反秦的烽火,各地百姓纷纷响应,农民起义如汹涌浪潮席卷全国。原六国贵族也趁机而起,他们怀着复国的梦想,借助民众的力量,重新竖起了各自国家的旗帜。一时间,天下陷入了诸侯纷争、战火纷飞的混乱局面。

在众多的起义军队伍中,项羽和刘邦的势力逐渐崭露头角。项羽,出身楚国贵族世家,其家族在楚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崇高的威望。他天生神力,勇冠三军,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气质。巨鹿之战,是项羽军事生涯中的辉煌篇章。当时,秦军主力围困巨鹿,诸侯联军虽兵多却畏惧秦军,不敢贸然进攻。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后,下令破釜沉舟,只带三日口粮,以示决一死战的决心。“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史记·项羽本纪》)楚军士气大振,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秦军,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击破秦军防线,巨鹿之围得解。此役不仅让项羽威名远扬,更使他成为各路诸侯的实际领袖,威震天下。

而刘邦,本是沛县的一名亭长,为人豁达大度,善于结交豪杰。他在沛县起兵后,率领军队一路西进,沿途收揽人才,扩充势力。刘邦的军队纪律相对严明,所到之处尽量减少对百姓的骚扰,因此赢得了一些民心。当他率军抵达关中时,秦王子婴已无力抵抗,只得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后,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史记·高祖本纪》)这一举措深得关中百姓的拥护,为他日后在关中立足奠定了基础。

二、鸿门宴

刘邦入关后,派兵驻守函谷关,阻止项羽大军进入。项羽得知后,大为震怒,认为刘邦欲独占关中,遂决定兴兵攻打刘邦。刘邦深知自己的实力与项羽相差悬殊,在张良等人的谋划下,决定亲赴项羽军营谢罪,以化解这场危机。

鸿门宴在项羽的军营中举行,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项羽坐在营帐的主位上,面色阴沉,他身旁的范增目光阴冷,心怀杀刘邦之计。刘邦带着张良、樊哙等人小心翼翼地进入营帐,向项羽谦卑地行礼。刘邦言辞恳切地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见刘邦态度恭敬,言辞谦卑,心中的怒火渐渐消散,竟脱口而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这一句话,将己方的内应暴露,险些坏了大事。

范增见项羽犹豫不决,多次向他示意杀刘邦,先是举起所佩玉玦,暗示项羽下决心,但项羽视而不见。无奈之下,范增招来项庄,让他以舞剑助兴为名,趁机刺杀刘邦。项庄入内,拔剑起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剑剑指向刘邦。危急时刻,项伯起身与项庄对舞,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法得逞。张良见势不妙,急忙出帐召来樊哙。樊哙手持盾牌和剑,冲入营帐,怒目圆睁,直视项羽,他的勇猛和气势让项羽为之动容。樊哙慷慨陈词:“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无言以对,刘邦趁机借口如厕,在樊哙等人的护卫下,逃离了鸿门宴。这场宴会充满了阴谋与惊险,充分展现了项羽的刚愎自用与优柔寡断,以及刘邦的隐忍机智和张良、樊哙等人的忠诚与果敢。

三、楚汉分庭抗礼

1. 项羽分封诸侯

项羽凭借在巨鹿之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建立的军事威望,成为各路诸侯的盟主,开始对天下进行分封。他自封西楚霸王,占据了梁、楚之地的九郡,定都彭城。在分封诸侯时,项羽出于个人情感和对自身势力的巩固考虑,多有不公。他将刘邦封于偏远的巴蜀、汉中地区,试图将刘邦困在这地势险要、交通不便之地。同时,将一些原六国贵族和有功将领分封到各地,但因土地分配不均,导致众多诸侯心生怨恨。例如,田荣因未被封王,对项羽极为不满,率先在齐地起兵反叛。这种分封不均的局面,如同埋下了一颗颗定时炸弹,为日后的纷争和战乱埋下了深深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