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近点,我看看细节。”陈成钢一开始的重点是那孩子说的环境,证明什么?是受欺负了?
但当镜头怼在木雕作品上,他的注意力就被这件作品吸引了。
“这件‘脸子’很有传统文化特点啊,是‘傩面’?”曾正龙说。
木雕面具是中国传统雕塑文化中重要的一环,多用于戏剧表演,目前最广泛流传的就是‘傩面’了。
‘傩面’不是面,而是傩面具,用于傩仪、傩舞、傩戏,造型众多而华丽,以杨柳木或香樟木所制,敷彩上漆,古代匠人认为其能通鬼神。
“这不是‘傩面’,有点像是‘青铜大面具’。”藏立民也凑过来看。
‘青铜大面具’发掘于三星堆,被称为面具之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应该是鼜刿。”陈成钢说,又解释,“鼜刿是蛊神,目前云贵川地区只有花苗还在供奉这个神了,我上次去云南采风主要就是为了它。”
三位教授知识渊博,从一副面具上看出横跨中国南北历经数千年的文化底蕴。
之所以可以讨论风格,是因为这负面具有风格,它古朴素雅,庄严肃穆,又带有一点远古蛮荒的气质。
与其久久凝视,仿佛能够穿越时光,回到那个人类聚群逐食而居,围着篝火由祭祀向上天祈求一切顺遂的蛮荒年代。
当然,手机摄像头所限,看不太清楚细节,但就是如此,越发有种时光与历史长河的距离感。
“你们注意面具两侧的细节,眼睛下面,两边都是十八条阴阳刻交替,这种雕刻方法太少见了。”
“对啊,从视频上看是绝对对称的……老陈你放大点,如果不是机器刻的,那这手可真稳。”
“刻得那么簿,得用最薄的刀,怎么能够刻到完全对称的?这太模糊了,看不清楚。”
讨论了一会儿,终是因为没见着实物,生起望梅解渴的不解馋之感。
“肖讷,这是你的作品?”
陈成钢回到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来。
“是啊。”那孩子把镜头对准自己,一双眼睛显得尤其干净。
“你现在要卖?”陈成钢又问。
“是。”
“要卖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