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帝国高层经过讨论决定不收回克拉科夫自由市的地位,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公然违背德意志关税同盟的规章制度还是不太好。

而且一个受奥地利控制的自由市,比一个失去了交通、商业枢纽地位的废墟更有价值。

此役奥地利帝国远征军伤亡173人,击毙境外分离主义势力4788人,俘虏25674人。

不过按照这个时代的习惯除了三人罪大恶极,由斐迪南一世亲自签署命令施以绞刑以外,其余人均判处苦役和流放之刑。

好在弗兰茨提前通过公开审判解决了一些麻烦,否则那些人可能根本就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当然所谓的公审是不能公之于众的,所以那些事情只能民众们自发做的,奥地利的军队阻止不及,仅此而已。

实际上奥地利帝国的苦役和流放,执行的尺度是十分宽泛的。苦役可以是在维也纳的公园里修剪草坪,也可以是在矿山里挖煤,两者的劳动量和危险程度可谓是天差地别。

同样流放可以去巴黎、维也纳、伦敦这种国际大都市,也可以是威尼斯的海滩、阿尔卑斯的雪山这种度假胜地,更可以是刚果的热带雨林、达尔马提亚的无人区、纳米比亚的大沙漠这种生命禁区。

至于如何判决完全看法官和上面的意思,弗兰茨自然不想整天面对一群打不死的小强。

十年的矿山生涯哪怕不能在物理上消灭那些叛乱分子,他们的雄心壮志恐怕也要深埋地下了。

不过流放直接让人去死有些残酷而又浪费,去填补非洲内陆拓荒的殖民点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些深入内陆的殖民点可谓皆是龙潭虎穴,每年10%以上的死亡率是常态,甚至还有被洪水、瘟疫、地震、土著一波带走的。

在此时非洲内陆的拓荒生活就是这样,同样是种田、打猎、揍土著,但是危险程度却高了不止十倍。

这些深入内陆的殖民点自身往往连初级的生产能力都不具备,一切都要从零开始的荒野求生,几乎所有的工具、武器都来自于有限的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