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清辉照衣裳

上门的商行和书院山长多了,连临县都有人上门来求。姜家大伯同姜雪蕙商量后,索性让原来的礼仪先生主管此事,开设培训人才机构,给学子们的走秀明码标价。

因为供不应求,除了吸纳更多书院的学子,还从街头市井甚至慈幼局挖掘更多符合要求的年轻小伙和男童,小伙们定位是穿中低档衣服,男童作为人才备选。

这些小伙的好处是不兼职,全日可做工。由于出身市井,要经受更长期和严格礼仪培训,训练内容上也给他们增加识字和画画课程。

男童半天安排在店铺后头做简单的活计,半天去上课受训。店铺给所有受训学生包饭食和住宿。

姜家大伯尝到当中好处,让礼仪先生秘密寻来更多才艺出众者做先生,只要不招摇生事,安分守己,可帮忙更换身份。人才均不问出身和年龄,这批人根据自身能力分去训练不同的学生。

受训后的小伙当中有能说会道的,还可被大商行聘用为临时店员,穿着商行成衣给客人推荐。如要与商行定固定契约,契约不能超过五年,要培训机构把关契约适合才点头。商行需给培训机构补足培训的费用。五年后就由小伙自行决定职业路程。

小伙和学子们都分开类别,注明背景,供不同档次的衣裳选择。如云裳记只能接受书院和武学院的学子穿它家衣服,最优秀的学子才能穿它家高档衣裳。

小伙本来就在它家兼做店铺伙计。若销售能力出众,也会转为固定契约。

姜家大伯最初费心增加助力,是在意大侄女第二个计划,就是对外商贸。按理说与他的职责不相关,可他有心就着亲弟的势,将政绩做漂亮些,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而且他的眼光毒辣,看出这批受训的学子的更多用处。他们不似时下女子不方便招摇过市。既可以做本地招牌招揽外地商人,亦可同市舶司合作,给海商看到杭州的衣裳,促进丝织业的生意。

他眼观着大侄女的计划思路前所未有,她的执行能力又强,还心怀大义。

云裳记销售火爆后,她的制衣坊扩大了一倍,部分女工竟是从慈幼局找来六岁到十三的女童。她不挑美丑,哪怕身有残缺,只要手脚能干活就用。

按年纪来安排做最轻省的分线分布料裁边的活计,只做上午,下午安排学简单的认字画图绣花。安排稳重的绣娘分组带人。

绣娘带的一组弟子若培养成绩最好,绣娘便可升任组长,管理一组人。日后再依据成效升职。

这就让绣娘不敢过分藏私,毕竟坊里大把绣娘的活计不错,藏着也是无用。还能设法转管理位置,脱离日日绣花的工作,有些人也很乐意。

坊间的职责和升迁路径安排的简明清晰,让坊间所有人都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