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中之治,归义军归

寒窑仙赋 一道启玄 1575 字 9个月前

李湛唐穆宗李恒长子,母为恭僖皇后王氏,唐敬宗李湛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

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引发染工暴动事件,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年仅十七周岁,谥号“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葬于庄陵。

此时因为安史之乱导致失去大唐链接的沙州,下辖敦煌寿昌二县,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市城西。沙州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站口等彻底陷落。

安史之乱时,唐朝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进攻陇右河西,约在广德二年764或稍后攻陷凉州今甘肃武威,大历元年766又陷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唐移河西节度使治沙州。沙州和内地的交通被阻绝,但沙州人民仍坚守那里,直到德宗贞元三年787才投降。

从此沙州被吐蕃贵族统治六十余年。

唐文宗李昂,唐穆宗李恒次子,母为贞献皇后萧氏。

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四位皇帝,即位为帝,年仅十八岁。在位初年,励精求治,放出宫女三千余人,释放五坊鹰犬,并省冗员,重用宠臣李训、郑注等人,发动甘露之变,企图消灭宦官势力,事败后遭到软禁,李昂抑郁而终,享年三十一岁,谥号元圣昭献孝皇帝,庙号文宗,葬于章陵。

李炎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敬宗李湛和唐文宗李昂异母弟,母为宣懿皇后韦氏,文宗驾崩后,李炎即位为帝。李炎在位期间,倚重宰相李德裕,澄清吏治,发展经济,有志于革除积弊。同时致力于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

会昌三年843年,命诸道平定昭义刘稹叛乱。

会昌五年845年,鉴于寺院泛滥,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寺众土地,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税源兵员。对外则击败回鹘,保卫北疆安定。使唐朝一度呈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在会昌六年846年驾崩于大明宫,年仅三十三岁,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

李忱于长庆元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在位时一反武宗所为,恢复佛寺,杀道士赵归真等,贬逐李德裕,起用牛党令狐绹等。同时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为死于甘露之变中的大部分官员平反。

唐宣宗大中二年,沙州人民趁吐蕃势力衰弱时,在张议潮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赶走吐蕃镇将,并遣使取道天德军今内蒙古乌梁素海东南缘上表唐朝,报告沙州的归复。

唐宣宗李忱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在对外方面,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又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尤以收复河湟之举,为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

唐宣宗全力支持张议潮,张议潮遣兄张议潭携归义军收复的瓜沙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图户籍奉献给朝廷,这表明河西地区又重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才得到表奏,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咸通初议潮又收复凉州。

唐宣宗李忱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恭谨节俭,且惠爱民物。他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繁荣,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