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谢昭昭收粮食啦

大家速度差不多,已经有好几辆车,往回走。

谢昭昭看出来了,这个时候没人傻子认大个,装个大车。

大队部院子大呀,兼具各种功能,食堂、仓库、队部、工具房等都在这。

所以一个队部顶别人家好几个院子。

而且它在村子中间,安全。

不光院子大,大门外地更大。

毕竟上工集合都在这。

不过门口就算了,谢昭昭不敢放在外面,怕被偷,还是院里安全。

谢老太扶着车,“你们都闪开,我要撒手了。”

“闪开了,闪开了。”

“奶,能撒手了。”

谢老太手一撒,哎,架子车扶手,嗖的一下就朝上了。

棒子不用卸,倒出来一半多。

谢昭昭跑过去赶紧扒拉两下,“快,快下来了。”听到话音,她又赶紧抱着头跑回来。

等谢老太重新抓住扶手,车上已经没几个棒子。

他们推着车呜拉拉又杀回地里。

白天掰棒子、拉棒子倒不是很累,但是晚上扒棒子真是叫人干的够够的。

队部院子里堆成小山的棒子要及时扒掉苞皮,否则玉米粒会被捂烂变质。

白天干了一天的活已经很累了,晚饭后还要趁着月光扒棒子,坚持到夜里十一、二点谢昭昭才让去睡觉。

扒苞皮的时候要在底部留个尾巴,将四个或六个棒子系在一起,然后再挂在墙上或者树杈上,也可以像编辫子一样编起来。这样可以让棒子自然干燥,不生虫、不发霉,“尾巴”不能留的太多,否则系不上,也不能太少,否则挂树上的时候棒子容易脱落。

正好大队院子里,有几棵大椿树,树杈粗壮且伸展平缓,很适合晾晒棒子。

它们能躲过去,没被砍掉,多亏长在队部院子里。

现在,有的椿树杈上都挂满了棒子,爬到树上放棒子这个活,多的是人抢着干,尤其是男孩子们。谢昭昭都实行了淘汰制,谁摆放不好,不规整就淘汰谁,换下一个。

只有几棵树是不够的,谢昭昭还和江淮在地上给棒子搭个铺,好保证晾晒。

下面放些东西支撑,土坯或者其他都行,只要差不多高,上面放些小棍,细板子,最上面放席子,然后剥好的棒子扔上去就行,但是因为空间问题,棒子扔的太厚了,只能有空再来翻一遍。

收完棒子,坐院子里,谢昭昭也不要形象了,两双手相互揉着,“商量下,是高粱还是黄豆。”

“高粱,鸟总是去吃。”

“黄豆,再不收就爆豆了。”

“先黄豆,再高粱。”

割黄豆必须天黑的时候就去,这时候还有露水,豆荚上湿漉漉的,才不会爆裂。

这次大些的孩子,也跟着一起收割,谢昭昭、江淮一人一把小镰刀,每人包二根垄。

割豆必须弯着腰,一只手要拽着豆秸,一手拿镰刀割。

谢昭昭干一会儿腰就酸疼酸疼,非常累,那滋味比其他活难受多了,干一会儿就得直下腰,等到地头谢昭昭简直都站不起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豆棵子扎手,手扎得很疼,谢昭昭戴着手套,都免不了被扎。

中间还有几次差点被镰刀把手割破。

谢昭昭简直了,她就不该逞能割黄豆。

她应该拿着袋子在后面,和其他人一起,捡掉在地里的黄豆。

收完黄豆,没时间晾晒,堆到仓库就又去收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