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请调

张居正这个人吧,个人能力绝对没话说,他有着全史以来最顶尖的政治能力不假,也成功进行了改革,几乎是一己之力为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续命了七十年!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明一朝最顶尖的政治家。

但是吧,他这个人也只是‘普通人’,他并不是诸葛亮、于谦、范仲淹这样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他更偏向于普通有能力的人,他渴望被人认可,渴望实现自己的抱负,渴望成功做好一件事,让史书让后人铭记!

你说他沽名钓誉也罢,说他爱慕名声也罢,他确实就是这样的人。而且,他还爱财,贪权,非常爱财,非常贪权。

张居正在世时,他就不能免俗,初期为了能够向上爬,也是送了不少大礼。特别是给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冯保送钱财、送礼物都是一箱子一箱子送,这才有了冯保的力挺他,这才有了后续的一步步走到政治之巅。

他担任首辅时,也是大肆提拔、任用自己人,最顶峰时期,朝内上下几乎半数都是他自己人——这也是他的新政能够实行下去的一个原因!张居正死后,他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据说这个人数达到上百人。

张居正除了贪权之外,他也爱财,权力巅峰上的张居正,除了衣食住行越发奢靡,连他的贴身仆人游七也掏钱买官,他自己也自嘲“所却两广诸公之馈,宁止万金。”

而在他死后,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他的许多家属或饿死或流放,下场极其凄惨。

值得一提的是,在抄家闹剧里,张家也被抄出了上万两黄金与十几万两白银——非常明显“与张居正的收入不符”。很明显,张居正很贪财,在权利巅峰这几年没少吃回扣,没少给自己敛财,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张居正是一个天才,生于纷繁复杂之乱世,身负绝学,他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怕威胁,是一个伟大的改革家。但同样,他独断专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里不一,是个道德并不高尚的人。(引用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当年明月的评价,我觉得这个评价非常准确!)

言归正传,张居正其实是很害怕被革职的。他自己好不容易走到了这个位置上,而且深受太子赏识,安排他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任务。张居正怕自己改革没完成,自己倒是先被打倒了!

同样,张居正也很担惊受怕,他承认自己在修建学宫招收学子这一任务时,确实有些暗饱私囊,悄悄拿了一些钱财,也依靠手中的权利,安插了一些官吏到学宫内任职。也就大半年时间,张居正就在老家江陵悄咪咪的修建了一座豪华府邸,这可不是他正常俸禄能够用的……

其实,这些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特别是在那个时代,当大官的暗饱私囊,安插自己人手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眼下这个节点比较尴尬,朝廷内外的质疑声、反对声音太高,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他张居正。

这让张居正不得不有些担惊受怕,害怕陛下顶不住压力,要派人来彻查他,这些行贿贪财的小动作可经不住查呀。到时候,又给了弹劾他的那些官吏们一个好理由——贪污腐败,为官不清!

说白了,张居正是张富的人,他不担心张富拿自己开刀,他担心的可是当今天子张鲁啊。张鲁虽然非常宠爱张富,但是张富现在毕竟只是个太子,他真的会一直保护自己嘛?或者说他真的能保住自己吗?这些都要打一个问号,张居正真的不知道,也不确定。

这段时间以来,张居正每天晚上都要忙碌到深夜,身体的疲劳是一方面;然后他的脑海里还要一直担心这些事情,担心自己被弹劾,自己被罢免等等。所以,不出一个月的时间,他就消瘦了非常多,以至于旁人都劝他去休息会儿。

终于,可能是张居正自己也熬不住了,在同一年十月底时,张居正将学宫近期发生的事情,自己是怎么按照太子的意思制定新的学规来惩戒捣乱的人,以及自己是怎么处置林家,怎么提拔蒯家、黄家等等消息全部一五一十写信告诉了太子。

最后,张居正还在信的结尾,附上了一句话:“臣才疏学浅,孤陋寡闻,近十成精力皆投入学宫建设和正常运营之中,一心难为二用,实乃难再兼顾朝中学部尚书此大任,特向太子请辞,辞去学部尚书一职,还请太子准许!”

张居正这也是走了一步妙棋,他决定以退为进,甘愿辞去朝中九部尚书的大官,然后只担任荆州刺史,来治理好学宫,治理好荆州。

这一招确实挺妙的,本来他现在就是兼顾二职,按理来说,朝中的九部尚书是不能长时间待在地方,他还是要在朝中为主。但现在的情况,张居正是真的回不去成都。

一是因为学宫初建,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操劳,光是短短半年时间,就发生了多少大事!这还是张居正在学宫内的情况,若是他敢现在回去成都,这学宫恐怕要闹翻天了,于公他是万万不能回去的。

二来呢,张居正本人也确实不敢回去,朝中的风声他又不是不知道,人家四位职务不在自己之下的高官大臣联手弹劾自己,他若是真回到成都,等待他的也只有一条路——迟早会被罢免了官职!

所以,张居正现在是真的怕了,他现在远远达不到后世那般权倾朝野的地步,再加上现在各地各人的围攻,他还是决定先保住一个职务再说,也就是以退为进,远离朝堂。

张居正写完这封信后,并没有交给锦衣卫来送信,而是喊出了自己最亲近的一个家臣,让这位家臣连夜出城,一路向北而去,打算到长安亲自见太子,提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