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明皇家海英股份有限公司

大明海兵 九月逆流 1157 字 8个月前

大明历531年2月1日,本年度国是会议正式开幕,治武帝朱先钺亲临会场,在首辅周万均做了年度工作报告后,治武帝不合常理的做出指示,再次强调东亚地区局势并不太平,老对手们正扩军备战,为了先帝遗愿,为了大明万世太平,皇帝准备将皇室去年收入一半捐出用于海兵造舰,此言一出,让人老成精的委员们嗅到了一丝丝不一样的味道,在后面海陆兵左都督提出的建军计划后,基本毫无保留的被举手表决通过,原本朱先钎准备的上百页备询材料毫无用武之处。

其实朱先钎提出的装甲巡洋舰计划,内部评估风险极大,按照传统造舰委员会老成持重的思路,凡是对手没有的,大明不一定急着有,凡是对手有的,大明一定要有,而且要多。其实,这样就造成大明海兵战舰建造一直是追在对手和世界各国屁股后面。

根据主流世界各海上强国对朝鲜战场分析意见,火力重于防护,防护重于速度,就应当是用成熟的,战场上证明行之有效的装备,比如多装速射炮,越多越好,装甲越厚越好,速度慢没关系,多造点就好了,当然价格越便宜越好。

朱先钎反其道而提出来的双联装四主炮设计,高航速设计,重点防护设计,要不是帝国大本营和海兵都督府的一力支撑,很难在国是会议上通过,当然,也和新帝在海兵支持下平定叛乱有关,后面就看海兵争不争气了。当然,就光两艘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就将将一亿两千万左右银元,对于大明财政来说,尽管明面上去年财政收入一百二十亿银元,比前几年手头宽泛多了,可惜大明地广人多,用钱的地方也多,光四艘舰就达到岁入百分之一,如此下去,每年军费突破岁入一成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而前几年一直没有大规模造舰,到了去年,才好不容易将欠下的朝鲜战争赔偿款还清,首辅周万均已经提出来今年底任期结束后辞去一切职务,看起来也是心里憔悴啊,反倒是军需总监朱时烽朱三老爷子,精力旺盛,对军队的事很是上心,一副军国主义的老军头模样,深入贯彻治武帝强军政治理念,竭力给海陆兵争取军费,大兴建造之风。

大明历531年2月28日,海兵都督府后勤装备部舰艇建造司经过竞争性谈判,正式将2艘装甲巡洋舰合同赋予松江造船厂,按合约,应当于531年12月前下水,532年年底前交付海兵,2艘驱逐舰合同赋予福建马尾造船厂,另两艘驱逐舰合同分别赋予海州造船厂和广州造船厂。

顺利通过造舰计划后,朱先钎又开始了摸鱼之旅,平日里与京师的好兄弟们吹牛打屁,与郑秀竞花前月下,再有时间,就到小妹的海英股份有限公司里转悠。

自从朱先钎从英吉利引进帕森斯蒸汽轮机后,海英火柴厂正式更名为大明皇家海英股份有限公司,朱先颜依然是股份公司的总经理,并且成立了若干下属工厂,经营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火柴、香烟、副食品,舰上用于擦拭机器的高档棉纱,包裹药包的特种丝绸厂,当然也有海英·帕森斯联合动力公司,尽管前期海英已经投入大量现金,不过有了海兵订单,也算了收支平衡了,皇家大量注资,甚至已经成了海英公司的第一大股东,现在海英已经从人力密级型企业变成技术型公司。

对此,朱先钎甚至和朱三老爷子起了争执。

按照朱三老爷子的意见,什么挣钱干什么,最好能在大明境内形成垄断性企业,亏本的逐渐缩减规模,这样皇家一旦有事,不依赖政府也能发挥作用。朱先钎的意见反倒是不忘初心,兼容并蓄。当初成立海英公司的初衷就是解决海兵遗属和伤残退役海兵的吃饭问题,现在有了钱,更要扩大海兵相关的受益范围,并且还要做好将来一旦开战,伤残海兵和遗属的收留问题,对此,朱先钎的意见是技术型东西也要搞,毕竟要挣钱,不过挣来的钱,建议三“二三二”来划分,第一个“三”归皇家,第一个“二”归其他股东,第二个“三应”当补贴海英旗下不挣钱甚至亏本的,专门用来补贴安置海兵遗属和伤残海兵的子公司,最后一个“二”用于海英投资和对外发展,毕竟现在过国内算起来靠海英公司吃饭的也有近十万人之众。

按照朱先钎说法,挣钱是一方面,最根本是不能忘了初心,皇家的基本盘是民众,做不到兼容并蓄,至少要笼络海兵相关这个核心基本盘。

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不管怎么拒绝,工业革命带来的好处都是肉眼看得见的,没法拒绝那就不如加入,至少还可以在工业时代里面分上一杯羹。

君不见,首辅和六部都是代表着传统大地主、大农场主的利益,为什么这些年来参纵两院发展势头特别猛,还不是代表着工业化以来大商人、大工厂主、大资本家的利益,依托商业和工业发展过活的人口现在特别多,要不是这些黑心资本家们攫取的利益过多,难以让普通平民百姓生活富足,大明是不是君主立宪制还不好说。

所以说,既然形势如此,我们皇家何不也进场,和这些资本家争个高低,毕竟谁也不会和白花花的银元过不去,我们有了钱,可以补贴海兵采购战舰,可以补贴海兵家人争取民心,可以让大明皇室传承万年。

一席话让朱三老爷子深以为然,甚至还准备说服更多的勋贵之家加入海英公司。

话虽这么说,该挣钱的还是要挣,由于朱先钎的商业嗅觉非常灵敏,数次提议的投资都大获全胜,从不起眼的火柴入手,拓展到香烟生产,让初创的海英公司快速膨胀,快速铺货到大明境内,连北虏都在偷偷走私进货,甚至将广告打到英吉利太子那里,这一年来打跨了佛朗西的香烟厂,打败了远洋而来的南亚美利加洲古巴、巴西优质香烟,每年光出口的香烟税收就达近五亿银元,让朱三老爷大呼神奇。

毕竟工业化之后,在熟练工人操作下,一台机器每天香烟产量甚至可以达到两万支,人力成本基本压缩到最低,再加上与原产地签订包销合同,这样的成本让海英牌香烟所向披靡。

因此,按照朱先钎的说法,工业化势在必行,就是看怎么用了,既要有养人的,又要有高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