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赦免

第906章赦免

或许从一开始,安德鲁的内心就未曾真正倾向于迅速,且无条件地驰援,那些勇于反抗英国统治的印度王公。毕竟,这些印度王公麾下的士兵是无法凭借其孱弱战斗力,战胜强大的英国-军队。

或许法国人的真正目的,不过是想借此机会消耗,或许是测试下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削弱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影响力,从而为法国在该地区的扩张铺平道路。

所以,安德鲁法国在行动上也更为谨慎和微妙。作为法兰西的执政官,他当然知道在印度次大陆这片复杂多变,且无比奇葩的土地上,任何不经意的举动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在实际行动上,安德鲁更倾向于采用一种更为微妙且长远的策略。他巧妙地利用自己的代理人,迈索尔、马拉塔等土邦的矛盾与野心,通过不断的利诱和承诺,鼓励他们勇敢地站出来,武装反对英国殖民者。然后,就在最关键的时刻出卖他们……

毫无疑问的,这种策略与计划似乎缺少一个明确的后续步骤,更像是一种试探性的布局,而非精心策划的棋局。

对于“之后”的走向,安德鲁和法国方面都表现得极其淡然,仿佛“成与不成”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无关紧要。

从一开始,安德鲁法国就未曾真正期待什么。穿越者深知,印度王公的军队看似勇猛,但不过是野蛮人的方式,其在装备、训练和战术上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人。

当然,这其中还蕴含着更为深层次的涵义。

安德鲁似乎在有意无意之间,与英国总督韦尔斯利形成了一种微妙的默契。尽管两国在表面上处于敌对状态,但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却能够找到共同的目标——共同绞杀那些敢于反抗的印度王公。

这些王公虽然勇敢,但在强大的西方列强面前,他们显得如此渺小和无力。每当英国人消灭或即将消灭数以干计的土邦王公中的“孤勇者”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都在为法国后续殖民印度扫清障碍。这种默契虽然未曾明文规定,但却在双方的行动中得到了无声的确认。

安德鲁和法国的最终目的,无疑是渴望取代英属东印度公司,实现对印度次大陆的独霸。但他们的这份野心,绝非建立在诸如“自由、平等与博爱”这类崇高而虚幻的理念之上,而是植根于赤裸裸的殖民欲望与利益追求。

自誉为“欧洲最伟大征服者”的安德鲁,垂涎的是印度这片广袤土地上所蕴含的无限商机——一个庞大的潜在销售市场,以及取之不尽的原材料供应源。此外,地缘政治的微妙布局也让他们对这片土地虎视眈眈,视其为连接东西方、控制关键航道的重要战略支点。

归根结底,都逃脱不了那句经典理论:“一切政治都是经济学。”经济因素始终是政治决策背后的根本驱动力,而政治则成为经济的反映和坚强后盾。

至于军事行动,它不过是政治意图的延伸,以及最为直接和剧烈的表达方式。在安德鲁和法国的殖民蓝图中,军事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用以确保他们的经济利益不受侵犯,同时威慑和镇压任何可能的反抗力量。

毫不夸张的说,对于这个时代的法国人、英国人乃至欧洲人而言,安德鲁无疑是对“遥远的印度”了解最为透彻的人之一。

他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地图上的疆域划分,更深入到印度的历史脉络、文化传统、民族性格以及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之中。他能够洞悉印度社会的深层次结构,理解不同民族和阶层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印度的政治走向和经济发展。

即便是长期在印度东印度公司担任殖民地总督的韦尔斯利勋爵,尽管他在印度有着丰富的行政和军事经验,但在对印度的深入了解程度上,也难以与安德鲁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