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们讲,当年我给元光上课的时候,坐在后面几排的学生都在玩手机。
有的在上课的时候打游戏,忘记把声音关掉,结果传得教室里都能听到。
我当时不会说什么,随便你玩,因为有的学生就是更擅长自学,他自学比听课更有效果。
上课对他来说是休息,下课之余的自学才是他的真课堂。
像这样的学生,因此我不会去刁难他们,但如果你上课不听课,最后期末考试不及格,对于这类学生我是绝对不会网开一面。
不会像有的年轻老师那样,给这类学生把五十多分当成六十分来计。
当然如果能像元光这种,上课也认真下课自学也下功夫是最好的。
我们上课用的教材是江大出版社自己出的《物理化学》,想当年除了教材之外,我还给他们推荐了阿特金编的《物理化学》。
我不是说这两种教材哪种更好,只是阿特金编的《物理化学》内容会更详实。
毕竟我们的课本是在两个学期要学完。
当时和现在可不同,元光是21年以前入学的,他们那时候阿特金的《物理化学》还没有被侯文华教授翻译成中文,上千页的纯英文教材。
我提了之后,全班找来看的只有五个人,看完的只有元光一个人。
所以治学认真是有好处的,你付出的汗水不会欺骗你。”教授谈到这里的时候,坐在前面的同学插嘴道:
“教授,如果我读完阿特金的《物理化学》也能拿诺奖吗?”
教授挑了挑眉,知道这属于故意找茬:“你的天赋决定了你的上限,而你付出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你能兑现多少天赋。
你能不能拿诺奖是你的上限决定的,你读不读我推荐的教材,上课是否认真,这只决定了后者,改变不了前者。”
陈元光在江大的影响力非常大,虽说给大学捐款上比不过雷君,但从影响力上是要远超雷君的。
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自然是陈元光的成就更突出,其次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雷君在江大上学的年代太早,当年的教授们基本上都退休了,大家其实缺乏直观感受。
陈元光几年前还在江大念书,短短六年时间从江大的学生成为著名富豪和诺奖得主,无论是科研领域还是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种冲击给江大学生明显要直观得多。
“啪啪啪”
林甲走进光甲航天在申海办公大楼的大门,一圈员工站在一楼把她围在中间鼓掌。
“干嘛,干嘛,你们这是。”林甲自然知道这是因为陈元光拿了诺奖,但这给她祝贺是什么意思?
“林总,我们也想像国外那些诺奖得主回到工作单位,然后同事们围成一圈鼓掌那样,给光神祝贺一下。”某高管解释道。“光神最近不在申海办公,我们这鼓掌他也听不到,我们就在公司搞了个小群,大家讨论了一下。
我们鼓掌然后由您听了,帮我们传达给光神也算是间接祝贺了。”
多关注几次国外诺奖得主获奖后发到社交媒体上的vlog,会发现这是得奖之后的常见环节了。
“好吧,我替元光谢谢大家,我待会回办公室之后告诉元光一声,他应该会很高兴。
我简单说两句吧,元光获得诺奖背后离不开光甲航天这样一个组织,过去在做常温超导的时候,光甲航天也有一些同事参与到了制作过程中。
包括未来我们在迈向星辰大海的过程中,也会有大量科研成果涌现出来,说不定这其中同样有诺奖级的成就。
各位也有可能成为诺奖得主。
各位不要认为我是在开玩笑,或者觉得这个目标太过于遥不可及。
我看过一个很著名的故事,那个故事的主人公叫田中耕一。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他是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但他只是霓虹一家普通公司的普通职员而已。
甚至连硕士文凭都没有,大学时候还挂过科,一直要到得了诺贝尔奖之后,他才获得了荣誉博士的学位。
而他就是凭借着工作期间关于蛋白质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方法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在这过程中他所在的公司仅仅给予了他一万日元的奖励,折合rmb不足一千元。
我相信各位从学历上应该都比他要更强,各位身处的平台也要比他所处的平台更好,光甲航天对于各位的研发设想提供的助力也从来是不遗余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