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更有甚者

“棋盘就那么屁大点地方,谁先占住了,谁就赢。”

“你别看现在能搞航天的国家就那么三个,可有的对手人家厉害,一次就是几十几百颗星。”

“照这个速度,我们如果再不加快脚步,迟早是要被人家逼到死局的。”

谢东奎铁青的脸色已经说明了今天的会议氛围,并不轻松。

其实类似的工作自他上任之后就一直在布局。

但收效甚微。

这时有一位发展规划部的负责人举手道:“我感觉我们现在政策的惯性还没有转变过来。”

谢东奎面无表情:“展开讲讲。”

“以前我们搞航天,重质,导致一些项目从论证到立项,都是精益求精,时间上跨度很大。”

“然后整个板块的工作标准都是按照这些去搞的。”

“一时半会之间,要让我们向着量化的模式去转变,估计是有些困难。”

谢东奎嘴角下拉:“困难是有的,但这不是借口。”

“是,靠系统工程司去搞定所有轨道,那不可能。”

“地方那么大,指望一家去占,天方夜谭。”

“所以开动脑筋啊,自己顾不上,就群策群力。”

“我说扶持商业航天和民营企业多少次了,你们真正搞出的效果呢?”

“…………”

在长久的沉默中,谢东奎的声音愈发的振聋发聩。

“国内现在能够独立设计并且制造卫星的企业数不胜数。”

“以巨光卫星为代表的这一批企业,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完全是在标准线上的。”

“他们有大量的发射需求。”

“而我们的空间运输力量却很薄弱。”

“现在几个发射基地的任务都快堆到明年去了。”

“这就说明了我们产业规划的落后性。”

“明明家里有马路,也有乘客,就是没有汽车。”

“这一点在座的诸位,有一个算一个,包括我自己,都要检讨。”

谢东奎并没有苛责某一个人。

他承认差距是全面性系统性的。

国内的卫星服务需求和产量都是正常的。

唯独承运的力量上不去,导致有需求的企业,还只能靠着长征型号的火箭。

需求和发射量完全不成正比。

哪怕把长征系列撸出火星子,也无法满足现在阶段的卫星需求,就别提占地盘了。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我要求你们协商一下,给我拿出一份产业计划书。”

“重点要扶持那些有能力进行火箭和航空器研发的公司。”

“这个行业普遍是高投入,所以一定要豁得出去。”

“经济部要协调好各金融机构,为企业准备好融资渠道。”

“到时候拿出一个表格,只要符合要求的企业,无条件扶持,缺技术给技术,缺钱给钱。”

与会成员的笔快速的在纸上速记,笔尖形成了共鸣的沙沙声。

谢东奎再次强调道:“当然了,要求的这条线要把住了。”

“不能说是个企业,就能拿到扶持。”

“商业航天这个领域我多少了解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居多。”

“有些企业,没什么技术,但非要往上蹭,在二级市场蹭热度,炒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