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杭育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但并不是孤例。
《入殓师》绝对可以算作林朝阳在《闯关东》之后,又一部在文学界口碑爆棚的作品。
除了在专业领域的高度评价之外,这部小说在读者群体也受到了很高的赞誉。
这一点,从小说销量便可以窥见。
《入殓师》先在《收获》一期发表,当期的《收获》创下了166万份销量。
对于销量曾一度位于百万级别的《收获》来说,这个销量看起来似乎算是很不错的成绩。
但“百万销量”早已是当年的事了,这几年国内文学期刊界一直在走下坡路,《收获》也不例外。
到去年年初的第二期,《收获》的销量仅剩下40万份出头,并且这个销量还不是稳定的,仍有下降的可能。
发表《入殓师》,一下子将《收获》的销量从40万份出头拔高到166万份。
“林百万”现象再现,《收获》杂志社上下一片欢欣鼓舞。
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样的情况肯定维持不了多久,但有短暂的提高总好过一路下跌。
第三期之后,《收获》的销量又经历了从高峰走向低谷的过程,但好歹“高峰”够高,去年这一年过的还算滋润。
这也是“林百万”现象被文学期刊界看重的原因,一期杂志销量爆发,往往可以带动起杂志近几期的销量。
《入殓师》出版是在发表一个月之后,小说上市初期销量很明显是受到了《收获》发表的影响,表现平平。
上市一个月,销量仅有15万册。
第二个月销量更少,只有12万册。
小说出版之前花城出版社还在担心发表和出版相距时间太短,影响销量,没想到担心真就成为了现实。
这样的情况令花城出版社上下懊悔的捶胸顿,深恨没有早《收获》的李小琳一步将书稿抢到手,造成这样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的处境。
可谁也没有想到,在《入殓师》上市的第三个月,小说销量却走出了一条诡异的曲线。
出版第三个月,《入殓师》销量止跌,拉升到了17万册。
这个变化让花城出版社意外之余,又充满了欣喜。
大家总结小说销量变化的原因,总结来总结去,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杂志发表和大事的影响力消退了,二要归结到小说口碑的爆发上。
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入殓师》的销量一路稳中有升,连续几个月一直维持在25万册以上。
到今年年初的1月份,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145万册。
在上市头三个月月均销量未超过20万册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样的数据可谓不小的奇迹。
《入殓师》的表现也印证了,真正的好小说从来不需要担心销量,有的是读者会愿意买单。
从文协回来的第二天,林朝阳夫妻俩打算返回香江,正在收拾着东西,谢靳突然风尘仆仆的推开了他们家的院门。
一晃一年多没有见面,林朝阳高兴的问:“大过年的,你怎么跑燕京来了?”
谢靳说明了来由,他这是刚从法国参加完电影节回来,《芙蓉镇》获得了第六届蒙彼利埃中国电影节的金熊猫奖。
谢靳年前就去了法国,到今天才回来。
《芙蓉镇》拍完了之后,他又拍了一部《最后的贵族》,本来是打算用林青霞来当女主角的。
可惜湾岛新闻局方面从中作梗,最后拖延了几个月只能作罢,选择了潘虹当女主角。
他前年为了《最后的贵族》的拍摄远赴美国,历经波折,可惜这部电影上映后反响平平,让他受了不小的打击。
但他还是很快振作精神,投入了下一部电影的筹备。
像谢靳这样的大导演,手头往往不只有一个项目。
他一直有心想把《赤壁大战》搬上大银幕,这个念头已经酝酿了十几年,去年他又把这个想法搬了出来。
但现实是残酷的,要拍《赤壁大战》历史巨片,非大投资不可。
在谢靳的规划中,《赤壁大战》的规模要比当年李翰祥拍的《垂帘听政》大多了,必然需要海量的资金。
这样巨大的投入对于如今的中国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实现的事,为此谢靳没少奔走,尝试拉动海外资金进行投资。
可惜天不遂人愿,有主管宣传的领导认为《赤壁大战》这样的故事必须要由中国投资,如此一来,谢靳的意愿只能成为奢谈,不了了之了。
之后他又经过了半年多疲于奔命的剧本折腾,经历了足足五六部影片题材和本子的流产之后,总算是寻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本子。
剧本的名称叫《冤孽》,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名叫羊角大娘的人,用自己的血汗哺育了一位被遗弃的日本婴儿,并含辛茹苦地将他抚养成人。
后来,这位弃儿成年后进了清凉寺皈依佛门,成了一名高僧。
解放后,这名高僧随同一个佛教代表团访问日本,没想到竟见到了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
就在母亲苦苦哀求他留在日本的时候,他却毅然回到了给他以人生慰藉的清凉寺,在连绵不断的钟声中陪伴他的中国母亲——羊角大娘。
谢靳从法国回来,本来应该是回沪上的,但却临时改了目的地,来到了燕京。
原因有二,第一是为了《冤孽》的剧本,他对《冤孽》的第一稿剧本并不太满意,这次就是为了跟编剧李准交流修改意见。
第二,就是他在法国听说了林朝阳夫妻俩为亚运会捐款3000万的事。
这几年林朝阳夫妻俩人在香江,谢靳只知道陶玉书开了电影公司,发展的还挺好,具体情况也不太了解。
冷不丁听到这个消息,他被骇了一跳。
3000万元!
捐款都能捐3000万元,这得多有钱?
他要拍《赤壁大战》,最缺的就是钱,而且他做过预算,这部电影2000万应该就能下来。
2000万元足够他用了!
谢靳拉着林朝阳的手,眼神中流露着渴求,脸上仿佛写满了父老乡亲对进京赶考举子的殷切希望。
“朝阳啊,《赤壁大战》这些年来我魂牵梦绕,做梦都想把它拍成电影,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啊!”
林朝阳听谢靳说完情况之后,面露难色。
“老谢,我肯定理解你。但现在国内电影市场的情况你也了解,搞这种大投资的电影,对于制片厂或者电影来说是吃力不讨好。
制作资金肯定要制片厂或者电影公司来掏,票房大头儿由电影院、发行公司和中影来分,赔本的买卖谁愿意做?
拍得好了,还能赚个名声。
拍得不好,那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虽然不想承认,但谢靳知道林朝阳的话是完全正确的。
他恨恨的捶着大腿,“开会的时候我已经跟他们提过多少次了,现在国内的电影产业发展已经跟不上时代了,陷入了巨大的困境,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谢靳是个大导演,同时也是电影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对于行业发展有着远超一般人的深刻洞察。
去年他在接受《中国电影周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对中国电影市场现状的看法。
他认为中国电影现在已经陷入了全面困境,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最重要的是电影部门市场意识不强,拍出来的片子观众不爱看。
他在采访时拿美国电影举例,现在美国电影在全世界大行其道,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国电影注重观众,注重商业经营。
去年他还到美国作了一次短暂的访问,更深刻的认识到中国电影市场的振兴和再发展必须要摆脱僵硬的体制思维,走开拓型、外向型道路。
“《末代皇帝》是在咱们中国拍的,投资金额巨大,但在全球收获了2.4亿美元的票房。现在在全世界卖录像带,收益同样可观。
中影公司去年总结的时候肠子都快悔青了,当时人家叫他们投资,分担一下风险。
可他们目光短浅,没有魄力,不敢投资,只能看着人家赚钱眼红。
像《末代皇帝》是在中国拍的,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明星。
卖座的原因就在于它的题材独特,末代皇帝可能在全世界都有,但中国的这位末代皇帝,推翻以后,又把他改造,改造到他自己又十分得意,这在全世界是没有的。
这么好的题材,我们自己就没有掌握,让外国人给拍了。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