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章 一步两步,是魔鬼的步伐

黑海。

名称听起来黯淡无光,实则风景十分迷人。

沿着海岸线,是郁郁葱葱的翠绿山坡,与深蓝色的海洋相接,狭窄的海岸线上散落着成群的村庄,这里的沙滩呈白色,沙子细如尘埃,车队沿着临海公路驶过,总能看见海滩上有晒日光浴和嬉闹的人们。

据说在一些欧洲非著名的、人们自发前往,从而只在圈子里被熟知的小海滩上,流行光屁股晒太阳,李建昆独自坐在挂特牌的伏尔加轿车后排,眼神透过车窗玻璃眺望着海岸线,希望能捕捉到,长个见识,耳畔传来喋喋不休的声音。

“李先生,真没有威胁你的意思,莫斯科方面已经表态,你固然不怕那么多卢布砸在手上,可是如果莫斯科有所动作,比如说发行新货币,不说你手上的卢布价值会贬值吧,你现在的高额收益肯定要打水漂……”

斯通坐在副驾驶座上,这一趟下来,脖子可够辛苦的。

李建昆头也不回道:“既然这样,那你还找我协商什么,等着莫斯科有所动作,才更符合你们的利益吧。”

斯通:“……”

这不是没把握的事情嘛。

当然对于杰克李而言也是一样,万一莫斯科有所动作,结果真会如他所言。然而杰克李这家伙熊心豹子胆,他就是敢赌,一点不担心。

摊上这样一个狠角色,斯通也很无奈。

李建昆这边的确接到过莫斯科传来的消息,不止一次,美方一再施压,叶某压力山大,他不得不每回开导一番,跟叶某道明利弊,说白了,给叶某充个能,让他继续扛。

俄方的优势在于,美国人想跟他们来硬的,是没有用的;劣势在于,他们的社会形态在向全面西化改革,又不好把资本社会的扛把子美利坚,得罪个干净。

李建昆早有预料,这件事最终还是会坐下来谈的。

但是,扛得越久,利益越大。

车队开始减速,前方海畔出现了一眼望不到头的建筑设施群。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黑海造船厂。

斯通提前做好了安排,车队驶入造船厂后,在一块空地上停下,有一队人马早已等候在这里。

他们有乌官方的人,也有造船厂的人,还有瓦良格号的设计和施工人员。

下车后,斯通上前跟他们交谈,李建昆站在车门旁一动不动,包括从后面车辆上下来的富贵,二人的目光被停泊在海边的一艘钢铁巨兽,深深吸引。

瓦良格号。

现在的瓦良格号看起来并不神武,如果把它比喻成建筑,像是一个水泥毛坯房,外层连油漆都没有粉刷,这艘航母始建于一九八五年,八八年下水,几年时间下来,带有腐蚀性的海水海风,在它外表上留下了斑斑锈迹,透着一股颓然和暮气。

李建昆眸子里闪烁着隐藏极好的精光,心里对这艘大船说:我来带你回家了。

“这位是李先生,想必不用我介绍了……”斯通带着人凑过来。

简单打过招呼,对这支人马略作了解后,在一个名叫瓦列里的中年男人的带领下,大家开始登船。

李建昆不动声色打量着这个人,他是瓦良格号的装备总设计师。

没有人比他对瓦良格号上面要装备的设施,更加了解。而那些设施中,原本已经装备好的,不符合美国人“去军事化”要求的设备,已经全部拆除。

今天受斯通邀请,李建昆就是为此事而来,在这之前,两人面谈过三次。

身在这艘海上钢铁基地之中,难免会让人生出一种人类太过渺小的感觉,瓦列里一边带路,不时在“一片废墟”旁停下来,解释说这里原本装备过什么设备,后面被拆除了。

李建昆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听得极为认真,为了今天之行,这几天他一直在恶补军事和军械知识。

良久。

一行人逛到甲板上,也是海上移动平台,舰载机的停泊、起降,都要依靠这方巨大的钢铁平台。

只是此刻,它只是个平台,啥稀罕玩意也没有。

李建昆环顾四周,撇撇嘴,用英文说:“也没装备什么好东西啊。”

瓦列里解释说,毕竟这艘航母的总建设度将将到七成,而重要的设备,通常都是最后装配,比如说火力系统。

斯通忙不迭接茬,说还是有不少好东西的,说着一一列举,显然也提前做过不少功课,说到某样重器时,不忘大谈特谈,说这玩意儿全世界只有哪几个国家才有。

他说的没有毛病,但是李建昆的胃口岂是这样就能满足的?一副完全提不起兴趣的模样,干脆摆出纯外行的姿态,主打一个无理取闹,“连个飞机大炮都没有,这些东西很难得到吗?信不信我立马牵个线,和莫斯科方面谈笔军备生意。”

斯通睁大眼睛道:“那能一样吗?”

“有啥不一样,不都是飞机大炮?”

“飞机大炮有的是国家可以生产,但是把飞机大炮搭载到航母上,变成海上移动军事基地……我这么说吧,光是一个‘飞机在航母上起降’的技术,这个世界上九成九的国家都没有。”

“你别给我扯这些,我也不懂,我只知道,之前我说过一句无心之言,你当真了,然后找到我。我记得我当时说的是一艘完整的航母吧。”

“把这些设备重新装回去,就基本等于一艘完整的航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