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亦舒还只是一个普通的畅销言情小说家。有评论家指责她写的不是言情小说,她一怒之下,写出了和以往作品迥异的《玫瑰的故事》。
这篇小说,对巅峰期的亦舒而言,就像《鹿鼎记》之于金庸。非常的颠覆。
小说的主角黄玫瑰,人如其名,美貌惊人的同时,又出身富足。一辈子不曾工作过一天,自嘲人生只擅长穿衣打扮一件事。
而在这本长度相当于其他亦舒小说两到三倍的作品里,黄玫瑰小姐也只干了一件事:谈恋爱。这部小说,放到如今的今天,显得非常过时。
今时今日的女性,信奉奋斗,才没有闲心不顾死活地谈恋爱。
所以这几年,精明的商家买来亦舒的版权,都只图个“亦舒”的名号,故事本身和精神内核都是弃之不用的。
影视公司扛着经典改编的大旗,找来最当红的明星,把电视剧当短视频拍。不拼演技只拼妆造,不讲故事只讲金句。
40集的电视剧说了什么不重要,剪成30秒的短视频够“爽”就行了。
“女人也要事业的呀。”,“女人,不完美又怎样?”
画着美美的妆,穿着精致的衣服,笃定地说出类似金句时,她就成了这届网友口中的女性榜样。找来大美女,再用个十级美颜,美得都这样不真实了,还要告诉你“美不被定义,女人怎样都美。”
这样的电视剧,是新时代的“爽剧”,但绝非旧时代的亦舒了。
说起来,这部小说三十多年前也曾改编成电影。由亦舒钦点、当时刚凭选美出道的大明星主演。但因为改编得太过狗血,反响一般。
据说当年亦舒卖掉版权,只是为了买一副昂贵的耳环。
一副耳环,已经不是现下流行的珠宝品牌。但是二十余年前,它也曾占据娱乐版头条——梅艳芳逝世那年,无数娱乐新闻都在讲她生前曾经花大手笔给自己置下了该品牌的嫁妆。
而这部为亦舒换来奢靡耳环的电影《玫瑰的故事》,拍得有多不尽如人意呢?据说亦舒看完后,难过地哭了。据说主演甚至从来没有看过完整的电影。
其实小说本身虽然“言情”得非常不亦舒,但其中有一个章节,借玫瑰多年未见的女儿之口,说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女儿见到玫瑰的花园豪宅,满屋佣人,忍不住吐槽:“香港有一家八口一张床,她做过些什么,配有这样的排场?”
后来女儿的男朋友也说,无法想象玫瑰坐进格子间的样子。这两句话,瞬时拔高整部小说的立意。
玫瑰那些被世人传颂的特质:天仙般的美貌,天仙般的不俗,不计较成本的爱与付出,都是因为她从未脚踏实地。
她是悬浮的,她是虚空的。
坊间盛传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名媛章小蕙是黄玫瑰的原型。她在现实中跌倒后也学精了,从恋爱至上、享乐主义的“玫瑰”,变成一个专心挣钱的精明商人,靠着在购物平台直播分享几十年穿衣打扮的心得,赚得盆满钵满。
从来,不事劳作,不食人间烟火的“玫瑰”就只能是传说。
数理化:“@李民男 GG +49+185你这个叫圣罗兰吗?”
魏清达:“我不懂这个前女友的。”
魏清达:“还没拆封,不知道过期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