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 夫妻

张凡神医 臧福生 1971 字 4个月前

脑外的主任于滨已经去进修了,秦家姑娘说话算话,办事也不拖延。秦诺虽然还在医院当中,她就把进修的事情给落实好了,进修的三个人都是跟着华国顶尖的专家学习,手术量很大,不用担心没手术可做,进修的成果就看他们自己的悟性了。手术这个只能靠师傅领进门,剩下的全靠自己去感悟了。

李辉婚假也没出去玩,就在家里安心给老婆安胎了。据说定科的事情已经确定了,欧阳已经签字了。就等着他婚假后进科了。

张凡还不着急定科,他一点都不担心研究生能影响他的定科,他现在的水平就说骨科的手术水平,别说研究生了,给个省三甲医院的主任都不一定比他强。家有余粮心不慌,转科并不是耽误时间,而是对一个医疗体系的系统学习,很多书本上写不到的东西在转科的时候就可以去了解、去发现。

邵华也开始奋斗了,买了好多的资料书,金融行业的会计和企业会计差别还是很大,这一点真的不得不佩服邵华,大学的基础真的很好,看书效果不错。

脑外的副主任刘兆云,老边疆人。农场出身,算是第二代农场人,和邵华家的情况挺像。祖籍是南方人,毕业于苏杭医学院。当年毕业的时候看不上苏杭当地的县级医院,回了边疆的市区医院,十来年的功夫,苏杭周边县级医院已经不是边疆地区三甲医院可以比拟的。

他好多留在苏杭周边县城的同学,后来都陆续去国外进修学习,英国皇家医学院的博士都有好几个,这就是地区发展的差异。

也不知道他后悔过没有,他已经失去了在医学领域登顶的机会了,也就是个普通的医生,上门诊、手术,然后等着退休、养老、带孙子。而他的好多同学,已经在各种医学论坛上发光发彩了。现在的他连去参加的机会都没有!举办方不会想到边远地区的医院,就是想到也不会邀请!

不谈奉献,只谈技术高低,他肯定会后悔,要是谈奉献,他在边疆医疗战线的作用,不一定比他的哪些同学差,医疗第一线冲锋了几十年,活人无数。

脑外科室在医院中不算太大,因为难度太高。靠着脑外的主任于滨,重视医疗技术的发展,敢放手给下级医生,所以科室发展还算可以,三个副高,四个主治,一正一副的主任都是正高。

张凡带着转科单子,进入了脑外科。刘兆云接待的张凡。市医院的外科系统的医生都很熟悉张凡。

“坐张医生,于主任走的时候就交代过,你来脑外转科的时候就让我带你,你不用参与换药写病历,跟着我上门诊,上手术。要是有把握的手术,可以和我申请主刀的位置。”刘兆云在他的副主任办公室接待了张凡。

“好的主任,我听你的。”

“我不值夜班,等你在科室熟悉后,就独立值班管病号。独立管病号是年轻医生提升最快的方式。要定下心思迅速进入脑外的工作状态。”

“行!”

脑外的科室已经有一个今年毕业的研究生定科了。夏华栋,也是一个神人。本科学的是中西医,可考研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考上了边疆医科大的神外,从此以后离着中医是愈来愈远!

他女友去年考上了茶素市的银监局,他一毕业就奔着女友来了。因为是神外的硕士,茶素市稀缺的厉害,进医院后先给了十万的安家费。小伙子也是个人精,在科室里对老医生很尊敬,很快就融入了神外。

周一晨会,刘兆云交代了科室的日常工作以后,就带着张凡和夏华栋去上门诊了。这个两个年轻人都不得了,一个是已经在骨科确立地位的人,另外一个是硕士,其他资历浅一点的医生还真没办法带。

脑外的知识太繁杂、琐碎,张凡还点不开二级脑外,现在脑外的技术也就是个地区三甲的副高。但是优势就是在系统中练习的特别多,熟能生巧不是说说而已的,一个手术重复上千次后,绝对牛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