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柴窑

“周兄弟,他们所说也同样是我的疑问。”佟薛松苦笑,“你说这是柴窑,总得说出让我们信服的理由来才行。”

没有证据,说破大天都没人会相信。

而周鹏也早已经料到此点,心中早有对策。

“当然,我如果没有证据,又岂乱说?”

周鹏指了指那个小四方瓶。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柴窑瓷的四个特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这青如天,自然不必去说,汝窑瓷的天青色便是如此,这瓷器虽然不是汝窑瓷的颜色,却更能表达那雨过天晴后晴天的变化!”

“仔细看这间瓷器釉面的颜色,乍一看的确是统一,但随着光线的折射角度不同,颜色也在发生着微微的变化!”

“这就是与汝窑瓷那统一的颜色不同之处。”

“同样,如此不均一的颜色,不仅反映出当时技艺未达到宋代汝窑瓷的登峰造极,也更能显示出两者的差异!”

“而且,我认为,此点才是真真正正的‘雨过天晴’之色。”

周鹏一边说着一边慢慢的转动这小四方瓶,果然在灯光不同角度的折射下出现或浅或深的青色。

“咱们再看器形,修长且有种皇家的气质,让人觉得着迷却又不腻烦,更是符合那个时代柴窑瓷的‘细媚’器形!”

“底足是黄色的化妆土,是典型的‘粗黄土足’,也符合那个时候的特征!”

“至于你说的底足是北宋状态,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北宋突然间就转变成了这种底足?却没有记载何时过渡?”

“柴世宗在位不过十几年,时间太短,导致人们分辨不清,但仔细观察还是有所区分,这里我就不细说,大家待会儿自己查验便知。”

“然后便是明如镜!”

“釉面的明亮,相信你我都能看的出来!”

“这毕竟是出土之物,在土壤环境的腐蚀下,多多少少都会有所腐蚀,但一千多年下来,这瓶子却如同新物一般,可想当年究竟如何,怕是真就如同镜子一样,可观人影。”

“至于薄如纸,这点更简单了!”

“这件东西是老的,这是大家的统一观点!”

“在这个观点下,咱们找个卡尺,一测便知,或者找个称,给它称称重,也就清楚究竟薄到何种程度!”

“其实,你我上手掂量,甚至是肉眼观察,就已经明白,剩下的根本就是多余之举!”

“最后,声如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