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半岛博弈

皇明圣孙 西湖遇雨 4303 字 4个月前

很快,更多的信息从高丽传了回来。

郑梦周确认遇刺身亡,李成桂再次出任了门下侍中,并且整顿军队控制了开京以及周围地区。

而完全占据了主动权以后,李成桂不知道是真的坠马伤到起不来,还是故作姿态,反正就是上书辞职,并称病不朝称病不朝倒是可以理解,有可能是真的,但是你辞职倒是别接受宰相职位啊,很显然,这一点就是在拿捏恭让王了。

或者说,李成桂彻底打破了心魔,双方撕破了脸皮,李成桂也就再无顾忌了。

不得已,局势处于绝对劣势下的恭让王甚至亲自到李成桂的忠义伯府痛哭流涕,感谢李成桂的“大恩大德”,敦请他出来视事。

当然,恭让王也不仅仅是被重兵包围之下怂了,其实也有拖延时间的目的。

他虽然还在开京里面,被李成桂捏着生死,但他的儿子王奭,此刻已经逃到了济州岛上,济州岛上有大明的郑国公常茂带领的数千明军,还有两三万可以征召的蒙古勇士,再加上有一支专门负责运输物资的水师,所以高丽军队对于那里绝对是没办法的,王奭待在那里安全无比。

而接下来,就是拖时间,等待大明的干预。

但对于大明是否会干预高丽的局势,恭让王也不确定。

道理很简单,虽然看起来跟此前安南的情况差不多,都是权臣篡国,但实际上却并不相同.大明的实际控制区域与安南直接接壤,但与高丽中间还有大片的缓冲区,只是地图上接壤;而大明能从安南直接获得肥沃的领土,能从高丽这里得到的只有北部的崇山峻岭;高丽的军队,也远比安南数量更多且更加精锐,并且拥有更多的骑兵部队。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王奭还活着,哪怕他死了,高丽也还有复国的希望。

南誾、郑道传、赵浚、赵仁沃等五十余名心腹文官,此时已在密谋推戴李成桂正式受禅,李芳远也让南誾等筹备劝进事宜,恭让王为了继续拖延时间,到李成桂的府邸里与李成桂盟誓,约定“世世子孙无相害”,相当于告诉李成桂,已经做好了禅位的准备。

七月十二日,恭让王准备从开京北泉洞宫出发,到楸洞的李成桂忠义伯府邸举行同盟仪式,仪仗已经列好,李成桂的心腹党羽,门下侍中裴克廉突然发难,向恭愍王遗孀王大妃安氏逼宫,要她废了恭让王,安氏只能从命,恭让王遂被废。

次日,大妃命李成桂监录国事。

随后李成桂甚至连三辞三让的把戏都懒得玩了,七月十六日,裴克廉等五十余人在李成桂府上劝进,李成桂表现出惶恐的样子,并且闭门不纳,裴克廉等打开其家门,将国印送到李成桂面前,李成桂又以“自古王者之兴,非有天命不可,余实否德,何敢当之”为由拒绝了一下。

而到了十七日,李成桂就接受了禅让,在众人簇拥下到寿昌宫登上王位,并且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名义派艺文馆学士韩尚质作为使者向大明通报自己即位,以此试探大明的态度。

李成桂之所以这么急,不把权臣篡位流程走完,就是因为时间不等人。

因为济州岛,已经有了隐约的消息传来。

虽然李成桂的间谍无法了解的太过详细,但是隐约之间,济州岛已经开始了战争动员的消息,是能够确定的。

而李成桂派遣的使者韩尚质,刚刚从海路抵达大明的南京应天府,就知道情况很不妙了。

被冷遇了十多天,韩尚质才终于得以面见大明皇帝。

金碧辉煌的奉天殿殿之上,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的目光仿佛能直接看透韩尚质的内心一样,气场直接拉满。

韩尚质跪伏于地,颤抖着双手呈上李成桂的书信,心中暗自祈祷,希望这位真龙能给予高丽一丝宽容。

谁料,朱元璋读完信后,脸色骤变,怒不可遏地将书信掷于地上,声音如雷震响。

“李成桂,此等篡国之行,实乃大逆不道!咱岂能容忍此等行径!”

大殿之内,群臣噤若寒蝉,无人敢出一言以慰天颜。

“昔日高丽虽为我大明藩属,却也自有其国体尊严。李成桂以臣迫君,自立为王,此乃悖逆天理,人神共愤!大明绝不会坐视不理,任由此等奸佞之徒逍遥法外!”

韩尚质闻言,心头咯噔一下.此行不仅未能达成试探之意,反而似乎激怒了这位真龙。

他强作镇定,颤声回应:“陛下息怒,臣此番前来,实乃传达我国新王之意,望两国和睦如初,共守藩篱之谊。”

“藩篱之谊?”

朱元璋冷笑一声,语气中毫无回旋余地:“李成桂若不悔过自新,亲至大明负荆请罪,大明与高丽之间,恐再无宁日!”

言罢,他挥了挥手,示意韩尚质退下。

韩尚质退出大殿,心里已经是哇凉哇凉的了,李成桂的篡位之举,看来彻底惹怒了大明,怎么对付高丽,现在就看大明要上多大的力度了。

朱元璋的怒火并没有表面上那么旺盛,实际上,李成桂篡国这件事情,早在几年前就已经预料到了。

很快,朱元璋就召来了魏国公徐达和曹国公李文忠,如今他在军事方面的左膀右臂。

一个是他的生死兄弟,一个是他的亲侄子,都是天下名将,这时候朱元璋显然是需要参考他们的意见的。

“李成桂这贼子,竟敢如此大胆,篡夺高丽王位。”

朱元璋并没有怒目圆睁声音如雷,而是似笑非笑道:“朕若不给他点颜色瞧瞧,他还真以为大明是泥捏的。”

在高丽使者韩尚质来到大明以前,关于这次该如何应对,已经基本上做好计划了,或者说,五军都督府从他们平常闲极无聊就开始准备的无数个预案里,摸出了几个最靠谱的。

而对于是否要出兵高丽,五军都督府内部,却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

徐达闻言,沉吟刹那道:“陛下,李成桂此举确实悖逆天理,但高丽局势复杂,我军若贸然出兵,恐有不妥。”

“有何不妥?”朱元璋问道。

“高丽军队数量众多,全国兵力约有四十万上下,而且因为元朝在高丽南部大量养马,所以至少拥有六万以上的骑兵,军队前后与元军、红巾军、倭寇作战过,相当一部分都拥有作战经验,而且不乏反登陆的经验,我军若全面开战,必是一场恶战,即便从海路登陆,也只能登陆对方防备不足的地方,无法直接登陆到高丽的心腹地带。”

徐达缓缓分析道:“而且,我军与高丽之间隔着辽阔的缓冲区,从陆路出发补给线漫长,对我军不利。”

徐达当然不是怕打仗,实际上,哪怕如今蓝玉打出名气了,徐达依旧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名将,根本没有任何争议。

对于他这种境界的名将来讲,在开战前说这些好似灭自家威风的话,根本就不是真的长他人志气,而是未虑胜先虑败。

徐达考虑的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

换言之,其他的优势,其实徐达根本就没说,或者说,不需要说。

李文忠闻言,也点了点头,道:“魏国公所言极是,不过,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否则恐失了我大明的威严。”

“那依你之见,该如何是好?”朱元璋目光炯炯,盯着李文忠问道。

李文忠沉思片刻,道:“臣认为,我军可先由济州岛的郑国公常茂出兵,护送王奭登陆釜山,站稳脚跟后向北推进。这样,既可以牵制李成桂的兵力,又可以为我军后续的行动争取时间。”

单靠济州岛上的蒙古人和明军去解决高丽国内的问题,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一点没有任何人有所期待如果真能解决问题,之前为啥不是济州岛上的蒙古人坐到开京的龙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