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寺庙的台阶上并不少人,男女老少,多是天门城本地人。
布衣锦缎,农人富户,官宦白丁,一路上白墨四人都是见到了。
这里面,不乏法师。
这不由让他们对这个明王更加好奇了,这个明王的传说,貌似很受当地人信任,或者爱戴?
他们自然也没少受到瞩目,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这是已经被习惯的事情。
进入庙门,也无需有人带领,他们循着人流,便知道了该在哪里获取所谓的寄愿浮灯。
排队进入偏殿,就见前方有人求取寄愿浮灯。
说是求取,但白墨认为这就是一个寺庙的经营项目。
看了三回,完全是用钱来换取,一只灯的价格大概是一百。
而白墨并没见到有人只买下来一只,最普遍的,就是两只。
他皱了皱眉,也没妄下定论,先看看这寄愿浮灯值不值一百再说。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眼丁雨眠,雨眠立刻会意,心念传音道,
“这些人大部分,心里是自愿的,少部分人也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闻言,白墨心中了然。就像是中秋端午的月饼粽子。
真要说也没多好吃,只是传统,只是从来如此,便如此了。
或许对于这里的人来说,这个寄愿浮灯也是这样?
很快就轮到他们,他刚要付款,就见那身着素衣,面容严整的寺庙神侍道,
“几位可是来天门城游玩的旅人?”
“对,你怎么知道?”
白墨点了点头,同时用音系魔法让自己声音多一点青州口音,骗取信任。
不然正常人谁跨越山海来一座不知名的小城啊。
“四位面相不似本地之人。”这面容严整的神侍扫了他们一眼,轻笑一声,也没多看,而是注视着白墨说:
“几位既然前来游玩,我们也算是东道主,为了表示欢迎,这参加明王节的信物,便赠予几位。
参加明王节的人,都是明王的信徒,灯只是向明王表达信仰,几位请不要推辞。”
灵灵闻言,不禁皱起鼻子,“既然灯只是象征,为什么他们不自己做,要来这里买?”
神侍并没有多大反应,只是笑呵呵的看了灵灵一眼,一幅小孩子什么也不懂的样子。
“灯是象征,但象征也有高低,大家都想要自己被明王多垂青,便自愿给了些明王的香火。”
“我们照看明王庙,也总是怕大家一味给香火,明王也不是时时刻刻都会注视,便自发做了这寄愿浮灯,便是明王没有保佑,心里也有寄托。”
这一番话说的极其玄乎,反正他能自圆其说,灵灵撇了撇嘴。
偏偏后面还有几个吃瓜的附和。
白墨道了一声谢,也没急着走,而是说对明王传说很好奇。
询问寺庙有谁对这方面了解,想打听一番,另外又提到他们是青州大学的学生,准备做个民俗调查的毕业设计。
这一番话,众多听众还是很信任,以及愿意帮助的。
毕竟学生+作业,这个组合一出来,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尽一个举手之劳。
于是那神侍还没开口,周围几个吃瓜群众立刻变身热心好人。
“这神侍就了解,你问他,我们不急。”
“不行,他一个宇文家后辈,年轻人,你去找大门口看门的那个”
一个老大爷摇着扇子道,“以前那可是祭祀,你也别担心他不理你,神祭家族宇文家,在外面天门可是这个!!”
老大爷说着,比了一个大拇指。
“可不是吗,城中心那条路还是宇文家出钱铺的。”
“嗨,老黄历啦,天门河那桥也是他们搭的。”
“.”
话题很快就从给白墨等人安可神话故事大王,转移到这个宇文家做了什么事情上。
白墨几人对视一眼,便听从了那老大爷的建议,在寺庙门口,找到了开门的老头。
这老头长得其貌不扬,第一眼看去很有神棍的风采。
听说几人要了解关于明王的事情,他倒是打理了精神,笑眯眯的问:
“明王啊,它的事情,没人比我更了解了,说吧,你们想知道什么?”
“老爷爷,您先讲一遍吧,我们什么都不了解呢。”灵灵甜甜的说,简直是老头迷魂姬。
这老头立刻乐呵呵的说起来,“明王的事情,最开始从秦朝才有记录,这明王庙,也是那个时候就有了”
老头把明王的诞生,还有它如何保佑这方土地,如何神异,如何值得崇拜,等等讲了一遍。
白墨几人对视一眼,倒是和灵灵与丁雨眠打听到的情况差不多,只是更详细了一些。
关于房日兔城关的线索,却是没有。
“大概的事情就是这样了,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
“老爷爷,明王的事迹是真的吗?”灵灵道。
“当然是真的。”老头顿时吹胡子瞪眼,“别的我就不说了,就说一个全城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闻言,几人立刻眼睛一亮,都觉得房日兔的线索就要来了。
“嗯,那是五六十年前的事情了。”
老头摸着胡子,陷入回忆,目视前方,语气悠悠道,
“那时候天门还是一个大一点的镇子,宇文家也没有这么富裕,生活算是艰苦,为了谋求发展,民众已经很少再去相信明王的事迹。”
“终于,信仰的减少,让明王降下了神怒。天门一日之间天光大盛,光本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
但浓烈的光开始灼烧炙烤农作物,一大片一大片的庄稼地被燃起,火焰四面八方的包围了整个天门!”
“大家束手无策,就是请求高阶水法师来,也是治标不治本,大家都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偏偏只有天门出了这种情况!”
老头说道这里,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仿佛有回想起当年一片焦土的惶然与痛心。
便听他继续说,“只有我们祖辈,当时是明王的虔诚信仰着,他明白,是明王不满,降下了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