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撞邪

白夜浮生录 夜厌白 1750 字 4个月前

日子又混过去一周。没有人找梧惠他们的麻烦,一切都是平淡无奇的。

但是,这种平淡多少令人心慌。短短的几个月,商人、戏子、警察,各种各样的人,梧惠都见过了。她开始相信收到的投稿里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剧情,大约真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

如果日子真就这么平平无奇地过下去,这仅存的忧虑也终会淡化,直到完全散尽吧。一般而言呢,小说发展到让读者也不再提心吊胆,意外才真正降临。在那之前,一切都只是角色的草木皆兵。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上周与莫惟明去的那家小店,她印象颇深。那是一家普通的江边小店,因为位置比霏云轩所在的街巷更加往东,没有碰到千华巷的地盘,又因附近多是居民区,所以价格公道,口味亲民。上次的蒸鱼令她念念不忘,没好意思抢莫惟明的那半,算她有素质。

这次倒也不是她想独吞,而是她记得这周末莫惟明值班。既然他不在,那自己一个人去吃饭,这没什么问题。退一步讲,就算他在,自己一个人去吃饭,也没什么问题。

又不是什么蓄谋已久,而是“临时起意”。吃顿饭罢了,多大点事。她毫无心理负担地出发了。天气真是越来越暖,乘船沿江而下,清爽的风吹拂着脸,不再让人觉得冰寒。

到了店里,人比上次多了些,大约是靠近饭点了。上周他们来,是想赶在天黑前回去,并不是正经的吃饭时间。梧惠叫了上次的鱼,又要了一份之前就感兴趣却怕吃不下的小菜。

这次人多,选不了靠江的座位,只能坐在临街一侧。这一带还算热闹,她吃一会儿饭,就抬头看一会儿窗外。人们三五成群,多是一家人结伴而行。虽然有点吵,但这些杂音刚好占据她的脑袋,让她分不出思绪为尚未发生的事忧虑。

在一次抬头时,她瞥见人群中有一个人的影子。他短暂地吸引了她的注意。梧惠对那个人影有点印象,倒不是他的相貌本身,而是他戴着的围巾。上次似乎就是他出现在这家店的门口。难道那个人就住在这附近吗?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少年的身影很快消融在人群里。梧惠想不明白,为什么越来越热的天,他却不肯摘下围巾。周围的人也对此视而不见,像是不觉得这是什么奇怪的行为。是居民习惯了吗?

走出饭馆,天还是暗下来。但梧惠的心情很平静,便决定在附近多转转。明天是周日,不在乎晚回去一会。这么想着,她便沿江走了一阵。人不如主街多,却也不少。有结伴的男女紧紧依偎在一起,有老人忧虑地呼唤顽皮的孙子,还有父母一左一右牵着儿女的手。

她看着那一家四口。母亲牵着女儿,女儿牵着儿子,儿子牵着父亲。两个小孩玩闹着一前一后,荡着身子,像用腿荡秋千似的,手却都彼此紧握。梧惠心里突然涌起一点酸涩。

这样的小游戏,她在儿时也玩过。她也问过父母,想让他们再生个弟弟妹妹。两人总是露出有些为难的神色,告诉她,他们的条件暂时不允许再多养一个孩子。

养一个孩子要多少钱呢?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再给她要个弟弟妹妹呢?她那时候小到对钱没什么概念,但如今回过头,也不觉得自己曾过得有多清苦。相对于现在不少养育着复数个子女的家庭,她那阵甚至算得上优渥了。想要的基本都有,尤其是课内外的书籍,从来少不了她的。

大约父母的标准比别家要高吧。他们都是知识分子,希望孩子能过着很有保障的生活。生太多孩子的,除了少数有钱到根本不在乎多一张嘴的家庭,便是大量的、没读过书也没什么钱的人们。他们的孩子是赌注,是筹码;他们想博胜的,兴许只有自己的未来。

但真到了晚年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梧惠不好说。她见过很多不大乐观的例子。有穷人家生了孩子,砸锅卖铁供他读书,如今过得不错;有穷人家生了太多,吃饭都成问题,便也上不起学。上不了学,在村里的种地,城里的打工,都赚不来多少钱。他们再各自开枝散叶,只养得起自己的家。他们可能会突然想,该送孩子上学,也可能继续这无尽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