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

盛唐挽歌 携剑远行 2692 字 5个月前

“回圣人,他只拿了朝廷俸禄而已。”

“让御史中丞张倚,负责调查科举的相关案子。让郑叔清释放张奭,将其他人继续关押。”

碍眼的人走了,李隆基心情顿时转好,眯着眼睛看着马球场上正在挥汗如雨的皇孙辈分们,一时间感慨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李隆基大手一挥,给李宓留了个边镇实职。

这会正直上午,李隆基在场边看人打马球,李亨的三子李倓纵马飞驰,打出了非常刁钻的一球。看着这一幕,基哥大声呼喊叫好,李亨的那几个儿子,如李俶(即李豫),李系等人,都是在马上鼓掌。

不过在场众多皇子皇孙们心中是如何做想的,基哥不想知道,也不关心。

李隆基嘿嘿冷笑道。

长安皇城金吾卫衙门的某个签押房里,张献诚面色平静的看着方重勇问道。

“圣人,科举乃是为国选才,制度所在……”

张献诚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踏马也行!

高力士吓得一抖,已经有点搞不懂如今的李隆基,做事到底是怎样一个思路了。对方现在的思维,就好像返老还童一样。

左相张守珪让金吾卫故意放开京兆府衙门周边的防卫,他们也只能照办。

李隆基的其他几个儿子,如李琬、李沄、李璲等人,也都在场边面带微笑看着。

李隆基兴致盎然的摸着下巴上已经发白的胡子,丝毫不觉得这些破事有什么好奇怪的。

“河西商路的那些钱对伱来说,真有那么重要么?”

然而,正当长安城内局势风起云涌之时,终南山中的狩猎队伍,倒是红红火火,一片热闹又和谐的气氛。

正在这时,门外火光摇曳,人影攒动,像是有很多人都往这里来了。

“能在沙州安安稳稳当四年刺史,还把那里搞得夜不闭户,商路通达,这能叫无才么?

他已经在河西证明过自己的本事了,科举的事情,朕也知道,你们也知道,到底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不是明摆着的么?”

听到这话,基哥一阵错愣,随即反问道:“那他图个啥?”

“你不可能去拥有一件本来就不存在的东西。某已经说过了,所谓的股份,都是你自己臆想出来的。”

问题当然是没有问题,可是郑叔清也是从三品的京兆府尹啊,那为什么他老是被人欺负呢!

还不是因为官位不代表职权,同为三品官,里头的文章大了去了。

李隆基百无聊赖的摆了摆手说道:

方重勇忍不住问了一句。

李隆基像是想到什么好笑的事情一样,他拍着手对高力士说道:“他想玩,朕就陪他玩。这次就点他当状元了。”

李隆基大手一挥,将右相李林甫这边的“阶段性成果”,绝大部分都给抹平了,还分了李林甫调查科举案的权力给张倚。

而后者,才是长安金吾卫的真正指挥官!

一左一右,两个中郎将,各管五百人。经常就是一个管皇城,一个管外城,定期换防。

这里人多眼杂,好多机密的事情点到为止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高力士连忙吓得伏在地上请罪!

不过一千人编制而已,金吾卫就是个被政治势力随意摆弄的工具人!

“张献诚,你作为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为什么不去自己办差的地方呆着?深夜到这里做甚?”

“力士,你辛苦一趟去金吾卫衙门传旨,让方重勇担任左金吾卫中郎将吧。”

弹指之间,他也要到行将就木的年纪了。

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他没有过多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玩。

“也是,当年他一个孩子,拿着那么多钱,又能做什么呢?”

“回高将军,确实如此。”

因为张倚固然是有私心,可是李林甫也不是什么好鸟,张守珪更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他们在开元末年和天宝年间的政治地位与处境也都非常尴尬。

做事不如从前稳重,反倒是有些“看乐子不怕事大”的心态。

张献诚突然暴怒,对着方重勇吼道。

听到这话,高力士恍然大悟,随即拉住那人问道:“方重勇可是被抓到了金吾卫衙门?”

这一招,就是逼迫郑叔清主动辞官谢罪!

要不然,以这一位的脸皮厚度,只要基哥不将他罢免,他就敢一直赖在京兆尹的位置上不走!

李隆基忽然说起一件“有趣”的事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