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哥谭这个名字,不论是中文译名,还是英文中“山羊之家”、“愚人”之类的原意,大致还算符和西方人命名的传统习惯。
该怎么把这些虚构城市和现实里的美国版图统一起来,是执笔人面临的最大难题。
“首先是‘大都会’……这名字听起来更像个评价,或者一个形容词,而不是城市名称。地球上任何一个世界级大城市都可以形容为‘大都会’;所以,超人的居住地就不必添加在地图上了,完全可以把它和纽约合并起来。
美国版图上,还有哪个城市比纽约更有资格成为大都会呢?洛杉矶、芝加哥相比之下都差了一筹。尤其‘大都会’在漫画里明确指定位于大西洋沿岸,那就只能是纽约了。”
执笔人喃喃自语,手中鹅毛笔写到一半时突然停顿片刻,随即又摇头失笑;
“不行,不能把‘大都会’局限到曼哈顿,应该是整个大纽约的概念才行。曼哈顿那点地方,超人一个起步加速就穿过去了,对他来说舞台太小了。”
上帝没有打扰林祐的工作,只是平静地站在一旁;祂们此刻已经不在伊甸园里,而是身处虚空,远远眺望着层层叠叠的DC世界碎片。
“既然‘大都会’是整个纽约,那么与之隔河相望的‘哥谭’必然要放在新泽西;一个能被黑帮‘统治’的城市,说明政府公权力严重不足……在美国,只有一种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事,那就是贫困。税收不足,警察薪资底下,于是纷纷被收买,与黑帮暗通款曲。
让我想想……一个经济下行、居民陷入大面积贫困的城市;身处‘大都会’近邻地域,不但没吃到‘大都会’的红利,反而因为虹吸效应导致人口和资源不断流失。”
林祐逐渐陷入沉思,心思完全沉在“工作”当中;至少在众神面前,他作为执笔人的工作态度是无可挑剔的。
“正好,泽西城、帕特森、纽瓦克……新泽西州几个大城市中间有一片相对空白的地方,又恰好和纽约隔河相望——就是这儿了!添一座哥谭城,人口也不用太多,有个几十万就行,反正美国佬的习惯也不兴搞大城市,几十万人口的规模已经不小了。
蝙蝠侠虽然说是大富豪,但是相比漫威钢铁侠那种巅峰时期介入全球一半经济活动的体量还是相差甚远;不到百亿的身家,三百亿的公司市值,放在哥谭这种几十万人口的城市里当个坐地虎,倒也恰如其分。真要放到纽约、洛杉矶那种大城市,几百亿市值可做不到韦恩老爷在哥谭那样的地位。”
DC和漫威在世界观的构筑上诚可谓各有特色。
你要说漫威更贴近现实吧?他能搞出钢铁侠那种干预全世界经济的超级大富豪,还在非洲搞出瓦坎达那种怪模怪样的世界“先进”国家。
你要说DC连城市都是虚构的,跟现实彻底脱节了吧?人家的超级英雄、超级富豪基本都是“一人一城”,极度契合现实中美利坚各自为政的政治、经济体系。在描写个人财富和地方政治权利等方面,甚至有点束手束脚,几乎刻意与现实环境维持同步。
要换成漫威编辑来写蝙蝠侠的故事,韦恩老爷的身家没有个一千几百亿,估计编辑都不知道该怎么往下写。
搞定了“大都会”和“哥谭”,对DC地理的改写工作就完成了大半;但林祐仍不能放松。
“星城在加利福尼亚,对了,它附近还有绿灯侠所在的海滨城,还有个什么‘网关城’或者说‘门户城’,别称‘门前大路城’,居然是戴安娜的居住地?我呸了个呸的,她已经搬到佛瑞斯特庄园跟我同居了,以后只会常住伦敦,没你‘门户城’的事儿!”
涉及自家女朋友的事儿,执笔人公然以权谋私,把加利福尼亚最西北角的“GATEWAY CITY”直接从地图上抹掉了;这里本来应该是神奇女侠在漫画中最长时间居住的城市。
“对了,绿箭侠故事里,反派曾经想依靠地震毁灭星城城区;所以星城部分城区的位置应该仔细选择。嗯……把星城和海滨城都往南边稍微挪一点,放在美国西海岸著名的圣安地列斯断裂带边缘,更容易受地震影响,又不至于严重到彻底毁灭……”
除了在“门户城”上以权谋私一把,别的时候林祐还是很靠谱的,尽量将故事情节与现实中地理环境相关联,以确保故事的合理性,减少逻辑上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