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足球队,最终目的是夺冠。
NBA各支球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赚钱。夺不夺冠都无所谓,能赚钱就行。球迷也是,球迷去球场看球是一场娱乐派对,胜负心远没有欧洲足球那么强。
所以,各支球队为了赚钱,都要留下那些能够吸引票房的大牌球星。所以哪怕科比职业生涯末年数据很差了,连季后赛都进不去了,湖人队还是要围绕着他转,以他为核心,因为他能带来票房,球迷们买票就是为了看他。
又比如骑士队,本来是东部盈利能力最强的球队,勒布朗·詹姆斯离开了,又没有新的有票房号召力的球星加盟,球市马上就萎靡不振了。
在重建和保票房之间,NBA的主流模式就是保票房,以赚钱为主。
在这方面,周不器就先知先觉了。
所以他不担心。
NBA的现任总裁岁数大了,很快就要退休了。下一任的总裁萧华,堪称是商业领域的天才,给NBA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骑士队没了詹姆斯,票房一下就没了,这个棘手的问题必须要解决! 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在于骑士队没有找到一位能够跟詹姆斯有着同样票房号召力的顶级球员。也就是说,其实是NBA联盟的顶级球员太少。
源头找到了,超级明星太少。
那就好办了,只要NBA联盟多推出一些超级明星,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联盟的赚钱能力。
可是,超级明星太少,很多球员水平不够怎么办? 可以靠着裁判控场。
像詹姆斯、库里、杜兰特这种级别的真正的超级明星,水平太高了,就去压迫他们,犯规了也不吹,控制他们每场的得分量,也就是30分左右。
一些比不上他们的球星,可以有吹哨优势,别人一碰就犯规,以至于别人都不敢碰他们,从而让他们获得更多从容的出手机会,以及更多的罚球机会,帮助他们每场比赛也能达到30分左右。
在联盟的控场之下,这些人处于跟詹姆斯、杜兰特他们是“相同”级别了,舆论一烘托、球迷一起哄,就造星成功了。
真相不重要,表象才重要。控场越好,球星就会越多、比赛就会越激烈,票房、转播费和衍生品收入就会水涨船高。
联盟也就可以大赚特赚了。
在2011年这个阶段,美国橄榄球一个赛季能赚100亿美元左右,跟欧洲足坛五大联赛的总和差不多。棒球联盟一个赛季能赚80亿美元,NBA联盟一个赛季能赚40亿美元。
等NBA联盟换了大老板,改变了运营策略之后,每个赛季的营收几乎追上棒球联盟了,在迅速地缩小差距。
随着NBA这套策略的大获成功,接下来一定会蔓延到全球的所有职业体育赛场,连足球都开始玩这一套了。
这就意味着,职业体育的赚钱能力在未来都有着巨大的上涨空间。
这个时候有拿下洛杉矶道奇的机会,周不器就不可能错过。
乔·拉科布是硅谷投资人出身,他对互联网时代的数据分析、商业模式和信息传递的改变太了解了,在金州勇士的建队策略方面,他跟周不器的理念出奇地一致。
不过,他还有一个问题:“对了,接下来NBA新一轮的劳资谈判要启动,可能会比较复杂,搞不好要罢工,你要来参与吗?”
周不器干脆利落,“我不去,你看着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