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河上金桥

隋右边下棋杀力极大,气势极足,卢白象身为男子,反而不如隋右边来得杀伐果决。

朱敛也来到这边,隋右边与陈平安告辞一声,就此离开。卢白象便对朱敛邀战,佝偻老人笑着直摇手,说自己是个臭棋篓子,不敢献丑。魏羡在卢白象投来视线的时候,就说了句他连臭棋篓子都不是,根本就没看懂,只是闲来无事,想要知道两人棋局的胜负而已。

无人下棋,魏羡就离开,朱敛紧随其后。

只剩下陈平安和收拾棋盘残局的卢白象。

陈平安靠着栏杆,喝着养剑葫里的青梅酒,卢白象双指捻子,快速放入棋盒,哪怕只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加上那棋子磕碰、敲击的清脆声响,竟然非但不枯燥,反而有些赏心悦目。

陈平安心生佩服。

若非自己实在对下棋没有天赋,加上觉得手谈一事,太过耗费光阴,会耽搁练拳练剑,不然陈平安还真想好好琢磨如何下棋。

姚近之姗姗而来,在驿站内她便摘了帷帽,落座后,对差不多收拾完棋子的卢白象说道:“卢先生,我们手谈一局?”

卢白象看了眼天色,笑道:“估计是一场鏖战,天黑之后下棋,我是无妨,就是不知姚小姐到时候能否看清棋局?”

姚近之点头道:“十五月圆,借着月光,应该勉强能够看清,卢先生不用担心此事。”

猜先。

卢白象执白,姚近之执黑。

陈平安站起身,看了双方先手走势,没看明白深浅盈亏,便回到长椅上,盘腿而坐,缓缓喝酒。

由于队伍中有两位大泉供奉,陈平安不太愿意泄露“姜壶”的底细,所以白天喝酒都喝不太痛快,毕竟修士和武学宗师都眼尖,可能一个持壶抬臂的姿势幅度,就能够看出蛛丝马迹。陈平安神游万里,不知不觉,等到回神,姚近之竟然已经离去,卢白象又在那边独自收拾。

卢白象一边收拾棋子,一边笑道:“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去那座坐落于彩云间的白帝城看看。好一个‘奉饶天下棋先’,令人心神往之。”

陈平安脱口而出道:“我有个……学生,下棋很厉害,以后你们见了面,可以切磋。”

少年崔瀺,或者说崔东山,那可是曾与白帝城城主手谈十局的大国手。

不过承认崔东山是自己弟子,还是让陈平安有些无奈,毕竟总不能说是朋友。

卢白象却没有太较真,隋右边也好,姚近之也罢,两局棋,都没能让他在棋盘山使出七八分气力,只不过隋右边是真输,姚近之却是隐藏了棋力,但即便她倾力而为,还是输。对于自己的棋力之高,卢白象近乎自负,在那个遥远的江湖百年里头,身为魔教开山之祖的卢白象,除了武学上一骑绝尘,下棋亦是无敌。

卢白象真正好奇的是陈平安年纪不大,又不是这座浩然天下的儒家子弟,竟然就有学生弟子了。

闲聊了几句郡城的风土人情,卢白象就去归还棋盘棋盒,陈平安独自留在亭内。

已是秋末时分,按照队伍行程,到了蜃景城外边那座渡口,差不多刚好入冬。

听说蜃景城下了大雪后,是世间少有的美景。

陈平安心境祥和,武道一事,比起刚刚离开倒悬山那会儿的预期,十年后跻身第七境,即金身境,进展已经算是极快,远远超乎想象,归功于飞鹰堡内外两场生死大战外,后边还有藕花福地和边陲客栈一连串的厮杀,不但成功跻身了五境,而且底子打得雄厚结实,即便现在就破开瓶颈,一举进入六境,陈平安都不会觉得脚步轻浮。

不提其中的种秋,其余诸如头顶五岳冠的金丹修士,福地第一人丁婴,大泉王朝守宫槐李礼,陈平安哪一个赢得轻松了?

陈平安不敢相信六境入七境,得有多难,到底需要怎样的机缘和底蕴。七境之后,是羽化境,又名远游境,一位纯粹武夫真正一步登天,能够如山上仙人一般御风远游。

纯粹武夫的九个境界,加上秘不示人的真正止境,总计十个。

其中第八境远游境,陈平安最是向往。

冷冷清清的夜色中,哪怕骑乘马匹都在修习剑气十八停的陈平安,难得偷懒一回,就只是坐在凉亭喝酒发呆。

直到姚镇和孙女姚近之散步而来,陈平安才站起身,发现老人脸色不太好看,姚近之轻声道:“此地郡守,宴席上只与爷爷聊沙场往事,爷爷喝酒尽兴,郡守府在私底下,却遣人送了一份重礼来驿站,意思是希望爷爷入京后,在朝堂上照拂他这个门生一二,把爷爷气得不轻。”

姚镇轻轻一拍膝盖,神色落寞,感慨道:“想当年多好一个年轻人,朝气勃勃,有一身正气,上阵厮杀从不怯战,怎么到了官场,不过十余年,就变了这么多。”

姚近之笑道:“爷爷,十年不短了。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

姚镇冷哼一声,“画蛇添足!庙堂上,休想我帮这小子说半句违心话。”

姚近之笑着问道:“难不成他不送礼,爷爷你就会因为以往攒下的交情,为他说好话了?显然不会,既然横竖都不会,他还不如赌一赌,赌爷爷你晓得官场的身不由己,也要入乡随俗了,赌爷爷入主兵部衙门后,要拉拢起一拨行伍旧人,免得被京官勋贵们排挤。到时候孤立无援,形势所迫,爷爷说不定第一个记起来的名字,就是本地郡守了。”

姚镇苦笑不已。

陈平安并未插话,不过爷孙二人愿意当着外人的面,说这些弯弯肠子的官场规矩,陈平安只当是一门千金难买的学问,听在耳中便是。

只要过了那条横穿大泉版图的埋河,就等于北上之路走了一半。

姚家队伍这天黄昏在埋河南岸的一座驿馆下榻,距离埋河不过半里路,姚镇拉着陈平安一起去河边赏景散心。

方才饭桌上的那道硬菜,埋河鲤鱼是一绝,这条大河里的鲤鱼,金鳞赤尾,无论是清蒸、糖醋还是红烧,都没有半点荤腥味,鲜美至极,是大泉王朝的贡品之一。

可惜那座名动朝野的埋河水神庙,距离驿站和渡口有些远,隔着三百余里,历史上数国的文人骚客,都曾在那座水神庙的墙壁上,留下珍贵墨宝,最早可以上溯到六百年前,甚至还有许多不同时代大文豪的诗词唱和,一先一后,一问一答,相得益彰,以及同一题材的暗中较劲,再加上后世士林名流的评点,使得一座水神庙熠熠生辉,文采之绚烂,文运之浓郁,简直要比蜃景城文庙还要夸张。

散步队伍分成三拨人,为首姚镇和陈平安并肩而行,裴钱拿着行山杖跟在后边一些。

两名充当随军修士的大泉供奉,与姚氏“三之”待在一起。

两位修士,是一对道门师徒,因为此次潜行,并未穿上醒目的道袍,反而悬佩边军制式腰刀,掩人耳目。一路上,师徒二人疏远众人,年轻道士生得面如冠玉,气质温和,像是一位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出的贵公子。

魏羡,朱敛,卢白象,隋右边四人难得一起露面。

姚镇打心眼喜欢与陈平安相处,虽然大多数时候陈平安都不怎么说话,在家族以及军中都不苟言笑的老将军,到了陈平安这里,反而健谈了许多。这会儿就在给陈平安介绍大泉王朝山水神灵的品秩,除了五岳正神之外,就以这条埋河水神最高,是一位大府君,不但可以开辟府邸,规格还与世俗藩王相等。

只是水神府常年关闭,埋河水神几乎不与世人接触往来,两百年来,只有寥寥几次显露真身,大体上始终如云雾蛟龙,若隐若现。由于香火过于鼎盛,尚且要胜过最正统崇高的五岳神灵,每逢庙会,十数万人从南北汇聚在埋河之畔,使得水神庙所供奉的那尊金身神像,一年到头都像是位于水雾之中。

姚镇朗声笑道:“只要遭遇干旱,皇帝陛下便会亲临水神庙祈雨,哪怕无法亲自赶来,也要派遣一位刘氏宗亲与礼部尚书一同南下,极为灵验,埋河水神,从未让大泉百姓失望过。”

给姚镇这么一说,陈平安都开始惋惜无法路过水神庙,不然就可以喝着青梅酒,以刻刀将所见所闻一一写在竹简上。

沿着河流滚滚的埋河,往下游走去四五里,他们遇上了一位蹲在河畔愣愣望河的老汉。

姚镇回头看了眼老供奉,后者轻轻点头,老将军这才大步走向那老汉。

老汉神色木讷却体魄精壮,只是给姚镇这些人的阵仗吓到了,慌张站起身,喉结微动,咽着口水,怯懦喊了声官老爷后,便不知如何应对,双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

姚镇喊了声大兄弟,要老汉无需紧张,随口向他问起了家住何方、营生为何,老汉不敢隐瞒,老老实实一一作答,最后的答案,让人大吃一惊,原来老汉除了是庄稼汉,还做着捞尸人的行当,需要经常在埋河边上转悠,按照传下来的老规矩,自称水鬼。

姚镇心生好奇,详细问起了水鬼和捞尸一事,老汉有些犹豫,应该是觉得此事难以启齿,生怕这些贵人们听了后心生不喜,姚镇又是好言安慰,老汉这才断断续续说了些此方乡俗,还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门道,原来他们这些自称水鬼的船夫,被人出钱寻觅河中尸体,或是遇上了尸体,打捞起来,有人闻讯赶来,不可主动索要钱财,在世生人愿意给,就收下,不给,就算数,只当是积了一桩阴德,不然就会最少三年晦气缠身,不过尸体的亲人,不给钱,还不愿意请一顿饭,保管也会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