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秦良玉,”朱由检开口道:“堵截江淮革里眼他们,不得让他们北上,传令孙传庭洪承畴,出兵山西,不得让他们合兵一处!”
“是!”杨廷麟当即领命退出武英殿,朱由检沉思片刻,命人取来舆图。
虽然大明两京十三布政司自己熟记于心,可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朱由检仍旧需要依靠外物来让自己冷静思考。
他想着各地巡抚总兵,想着还有谁能出兵阻拦一二。
倏地,朱由检眼睛一亮,“还有一人!”
说着,朱由检忙吩咐王承恩将杨廷麟喊回来,杨廷麟急急回转,就听皇帝说道:“传旨宁夏巡抚郑崇俭带兵支援,快去!”
郑崇俭是万历十四年的进士,原本是河南府推官,后因其军事才能而升迁至济南兵备副使。
崇祯初年,迁陕西右参政,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数次击败河套地区的蒙古兵。
明末名将层出不穷,在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等人的光环下,他似乎不值一提。
可朱由检知道他的才能,也为他的结局所惋惜,因为杨嗣昌督军,二人有所争议,在杨嗣昌死后,朱由检更是将罪责强加到了郑崇俭的身上,责备他“无视军规”,不等到秋后,在崇祯十三年五月就将他斩首示众。
郑崇俭为将时没有丧失国一座城池或一支部队,却因为他人巧言谢责被判了死刑,群臣背地里知道他的冤屈,却没人敢出来诉说。
这样的大明,不亡才是老天不开眼!
“对了,”朱由检此时突然想起一个人来,“王朴呢?他不是逃了么?眼下在哪儿?大同总兵这位置还空缺着吧!”
原大同总兵王朴,在卢象升和建奴激战的那一个晚上逃了,之后战事平息,又经过和谈等事,竟然没人想到他。
不过,王朴也乐得没人想起他来,他如今可是后悔万分,要早知道皇帝早有打算,自己还逃什么,如今说不准就能再官升一级了。
可他现在不敢露面,在外奔逃的这些日子中,麾下几人也给了他几个去处。
其一,要不直接出关投降鞑子算了,鞑子对汉臣汉将礼遇得很,不说保住一条命,说不定还能和孔有德他们一样被封王。
可没想到,这个意见刚提出,就听说鞑子将孔有德他们送回了大明,直接掉了脑袋,而他们的名字,也永久得刻在了山海关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