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涨俸禄

他们此时也都想着这两个月收的银子,到底有没有是因为科举之事的,要是有,得赶紧退回去了才好。

朱由检将殿中百官的神色都看在眼中,此前御马监、锦衣卫、东厂以及兵部、户部做了自查,贪腐之事虽然比之从前好了不少,可说真要断绝,那是不可能的事。

各朝各代都做不了断绝,只能尽可能的减少。

历朝历代的灭亡,有一个原因,就是腐败,因为贪腐,国库被掏空,官僚结党营私,百姓被拼命盘剥,司法失去应有的公正,最终就是民心尽失。

明朝也是如此,而导致明末贪腐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明朝官吏的工资,太少了!

明清两代的官员俸禄是历朝历代中最低了,相比于清代,明代官员的俸禄不仅更低,而且其俸禄结构和发放方式也更为复杂。

事实上,清代的俸禄低,但自雍正以后,地方官实行养廉银,京官实行双俸制,其收入维持生活已经不成问题。

俸禄,俸是指银子,禄是指禄米,也就是说,除了发银子,还发粮食,可后来,朱元璋搞了个折色,就是将粮食换算成银子发给官员,这样就省去了运送粮食的费用。

当然,也不是全部折色,只折一部分,一般来说官员的品阶越高,折色的比例就越高,一二品官员的折色达到百分之六十,而八品只八分之二十折成白银。

银子是按月取的,粮食却是半年或者一年一发。

这个做法看起来并无不妥,可实际上,从明初到明末,却是已经翻天覆地。

明初的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石粮食,但到了万历年间,一石粮食需要四五两白银才能买到,物价涨了,可官员的俸禄却是没有变化,这样就等于是工资缩水,开始有人吃不起肉,甚至吃不饱饭了。

明代一品月八十七石,年一千零四十四石,这是什么标准呢?折成银子则为五百二十二两,而且这五百二十二两,到手的可能还不及二分之一,换作现在也就一年四五十万的收入。

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到正七品官吏,年俸禄才九十石,折成银两不过四十五两。

而这些俸禄,不光是养自己,还得养一大家子人,有些衙门里不在编册上的小吏杂役,也是得靠自己的俸禄出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