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连续两次兵变导致李承乾的皇位岌岌可危,甚至性命都遭受威胁,现在虽然时过境迁,但李承乾对其参与兵变的各方势力肯定一直保持警惕,于公于私都不
可能当真一笔揭过。
那不是“胸怀宽广”,而是养虎为患。 他不信太宗皇帝可以凭借强大的威望、实力压服所有反对者,使得反对者投鼠忌器不敢妄动,所以即便没有在“玄武门之变”以后大肆株连,但贞观一朝依旧
稳稳当当。 可李承乾不同,他为储君之时便遭遇太宗皇帝之质疑,屡屡欲易储,虽然最终登上皇位却饱受天下质疑,虽然“名正”却很难“言顺”,这就导致他的执政根基
不稳,全赖房俊全力扶持这才堪堪稳住局势。
所以如果李承乾发动一场“肃敌之战”,将那些反对他执政、亦或是觊觎皇位之人扫荡一空,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便是“由上至下”。
而无论宗室、亦或是勋贵与世家门阀,其中很多都曾参与那两次兵变,事后虽然李承乾表态不予追究,可谁能真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害人之心未必没有,防人之心更是浓满,若说这些人坐以待毙,怕是谁都不信。 兵变这种事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国家整个统治阶层出现了利益上不可调和之矛盾,这种利益纠纷可以无视上下尊卑、甚至跨越正邪对错,所做一切只为追逐利
益,所以往往形成惯性,有一就有二,若未能及时遏止,很可能再三再四。
此为“由下而上”。
看似欣欣向荣的局势之下潜藏着一股巨大的洪流,身在局中的每个人都能有所感触、甚至摸到一些蛛丝马迹。
岂能不战战兢兢、诚惶诚恐?
***** 大破勒布杰、攻陷那录驿的消息使得整个伏俟城一片欢呼雀跃,所有噶尔部落的族人都欢欣鼓舞,为论钦陵首战告捷而奔走相告。有论钦陵这样的无敌统帅,有勃论赞刃这样的勇猛之将,更有大唐近乎于无穷无尽的支持,所有人都相信看似强大的吐蕃实则虚弱不堪、徒有其表,噶尔部落杀上高原、攻占逻些城指日
可待。
被驱逐出逻些城、赶到青海湖这等吐谷浑故地,噶尔部落上上下下都深以为耻,全都憋着一股劲,要让赞普以及高原上那些部族首领吞咽下苦果。
更何况一旦攻陷逻些城,禄东赞极有可能取代松赞干布成为吐蕃赞普,整个噶尔部落一跃而成为吐蕃的统治者,全族受益,岂能不心怀憧憬?
然而与阖城欢庆有所不同,禄东赞却忧心忡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