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朱标肯定了自己的话,周彧像是得到了极大的鼓励,神情激动,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殿下,国子监除却大本堂皇子皇孙以外,拢共学子不足百人,可是上届中举之人就高达六十五人。”
朱标的眉头皱的更深了。
“而上次科举,全国录取的也不过三百人,国子监特权对天下学子而言,实为不公!”
周彧从凳子上下来,跪在了地上。
“周侍郎,起来吧,天下学子寒窗苦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寒窗苦读数十载卖货于帝王家。”
朱标说了一句,而后整个偏殿陷入了可怕的寂静之中。
说实话,朱标没想到周彧会提出这个事情。
“此事,诸位臣工怎么看?”朱标看向胡维庸,“丞相怎么看?”
“取消国子监科举特权此事,事关重大,恐怕还要从长计议。”胡维庸道。
“殿下,国子监授官和科举特权,自宋就有,算是祖制了。”凌汉也道,“若要改恐有些阻力。”
朱标笑了笑,“这国子监一个个名师大儒教学,家族供养,如此好的条件,难道还担心科举比不过地方学子?若是如此,那果子监培养的恐怕都是一群蠢材吧。”
“若是取消特权,国子监为了脸面自然不好反对,但是臣担心某些家族……”
凌汉说着同时有些担忧的看了看半个老乡周彧,他也是没想到周彧竟然提出国子监的问题。
若是被某些世家大族盯上,周彧哪怕是个三品侍郎也捞不到好果子吃。
世家大族为了家族利益,很多时候比强盗都无耻。
“周侍郎稍安勿躁,此时还需从长计议,孤听说今次入京科举的学子有三万多人,可属实?”朱标笑问道。
“回,殿下,三万又六百二十四人。”中书舍人立即答道,“是历年来科举人数之最。”
“好!国朝读书人越来越多,治国之才如过江之鲫,源源不断。”
……
西山。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着李余道,“李余,咱要下山了,你跟着咱一起走吗?”
朱元璋话音一落,李余想都没想,一点脸面都没给皇留,连连摆摆手。
“不用,不用!陛下,我还要留下来和骧哥,商议下长枪改良的事情,这长枪虽然射程和精准度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后坐力太大……”
听着李余喋喋不休的说着编出来的理由,朱元璋脸越来越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