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陛下的授意呀。”另外一个王嫔道,“我听我兄长说,陆贵妃没死,而是趁乱和男人跑了。”
嫔妃们低呼:“这是真的?她胆子可真大!”
“可陛下不也没追究么。”杨妃说着,一脸向往,“外面天高海阔的,我还真想看看是什么样子。皇后可是走遍过大江南北的,倒真是羡慕她呢。”
女人们议论纷纷,逐渐远行。
送走了那些后妃后,谢怀珉也没有在殿中多待。她趁着天色正好,在宫中散步。这次因为动乱的关系,他们回来得很匆忙。直到今日,各项事情告一段落,她才有空去看一看这个终于可以称为家的地方。
谢怀珉往中宫走去。她走得很慢,一边走,一边仔细看着这个已经变化了很多的宫廷。她以前来的次数并不多,不知道那一座又一座的宫殿都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那一条又一条的长廊都通往哪里。
不过不要紧,从今以后,她有的是时间,来摸索这一切。
回到皇后的中宫,这里面的布置已经变了。华丽张扬的东西全部都撤走了,留下来的全是素雅而精致的古玩字画。
荣坤在旁边说:“陛下说晚膳同娘娘一起在长乐殿用,顺便听听戏。”
“知道了。”
“娘娘回来了就好。”荣坤忍不住多说了几句,“您回来了,感觉这皇宫里头,顿时活过来了一样。中宫后院里,皇上还亲手种了好多桃树。以前桃花开时,都是陛下一个人赏花,怪是寂寞的。到了明年,就有您陪着他一起赏花了。”
谢怀珉这时正站在窗口,望着院子里还是一片绿意的桃树,目光温暖,嘴角扬起一个缱绻的笑来。
萧暄正埋在堆得快有半人高的奏折里,愁眉苦脸地一张接一张地看着。
宋子敬坐在下座,手边也有一大堆折子。他手里捧着热气氤氲的茶,白瓷青花,还是今年官窑新上来的贡品。他优雅地抿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皇上对陆家人太仁慈了。当心养虎为患。”
萧暄道:“这事朕意已决,你就不用再说了。小华的意思,将陆家那群孩子圈养在一处,派指定的先生嬷嬷教养,教育他们忠君爱国,充分洗脑,断了他们别的念头。当然,这只是其一。”
宋子敬问:“请问其二又是什么?”
萧暄勾唇,自信一笑,“自然是要做个明君,做个让天下人敬仰爱戴的天子。不给别人反我的理由!”
宋子敬道:“陛下,有反心之人,吹毛求疵,也会寻个理由出来。”
“一样米养百样人。”萧暄说,“我的臣民千万之众,自然什么样的人都有。”
谢怀珉从外面走进来,刚好听到这段对话,笑吟吟道:“做政客哪里能没有几个反对派?今后的重点,该放在变法改革上才是。百姓们日子过好了,谁还会没事想着造反?”
宋子敬匆匆起身朝她行礼,“臣见过皇后娘娘。”
“宋先生不用客气!”谢怀珉急忙请宋子敬起身,“你这样,总让我怪不好意思的。”
宋子敬微笑,“之前在外,还可以胡来。如今皇后回朝,臣便要以礼行事了。”
“随他去吧。”萧暄说,“你不让他讲究这些虚礼,他还浑身不舒服呢。”
谢怀珉只好说:“今天也难得,宋先生中午留下来吃饭吧。”
“也好。”萧暄说,“再把康亲王也叫来。”
“觉明?”谢怀珉眼睛发亮。
萧暄笑道:“都说了他现在叫萧肃了。”
“管他叫什么?这些年怪想他的,都不知道长多高了。”谢怀珉拍了拍手,“好了,你们男人先聊着,我去御膳房看看。”
待她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后,萧暄才对宋子敬说:“明日,后妃们全部都会上书请求出宫归家。我会准奏。”
宋子敬挑了挑眉毛,“皇上觉得妥当,那就行。”
萧暄说:“杨妃聪明,早就清楚朕的心思。朕打算再过个一年半载的,为她找个如意郎君,以县主之礼嫁了。其他几个妃子若是愿意,也这么照办。”
宋子敬点头,“皇后可有说什么?”
萧暄笑道:“她?她可比三年前精多了。你别小瞧了她。”
“臣不敢。”宋子敬道。
萧暄说:“我算是明白,做夫妻,有时候也要学会装聋作哑。我同她能有今天这结局,实在太难得,以后路还长着,不知道还有多少困难等着克服。她为了不让我为难,已经先做了一回恶人。我何不顺水推舟,做一个独宠皇后的深情君王?”
宋子敬起身行礼,“皇上圣明。”
萧暄笑叹着,又翻开一本奏折,心里念着:明年这个时候,会有儿子了吧?或者是女儿?这么一想,折子也看得格外轻松起来。
那天晚上谢怀珉不但见到了已经长成少年模样的康亲王萧肃,还见到了一点变化都没有的老怪物慧空大师。
国僧一边喝酒一边吃肉,“娘娘命相好啊,老衲一早就看出来了,遇事总能逢凶化吉的。而且看娘娘这命相,将来一定多子多孙,好福气啊!”
萧暄抢先乐了,“大师您看看,会有几个孩子?”
谢怀珉冷声道:“你想要多少个,就能有多少个。组织一届世界杯都没问题。”
萧暄正色道:“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比生十个庸才有用百倍。还是皇后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