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纪雪这么一闹,原本还热热闹闹的翠微堂一下子就冷了下来,之前齐大夫人领着做粽子的那些仆妇们也不知道这手里的粽子是不是要继续做下去。
只有纪雯,还在那默默地包着粽子,她可是记得每年五月初五的时候,她可是要跟着母亲回舅舅家“躲午”的,而送上一盒亲手包的粽子,则是她所能带回去的最大诚意。
“别管她们了。”王老夫人就站起身来挥了挥手,然后同沈君兮道,“守姑,外祖母教你包粽子好不好?”
沈君兮自然是满口应下,然后在跟着王老夫人“学”了几个后,居然也能很顺手地包了起来。
纪雯瞧了,更是啧啧称奇,也就不免感叹道:“还是祖母教得好,我刚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教会守姑裹粽子,没想祖母三言两语地就教会了。”
王老夫人听着这样的恭维,却也只是笑笑:“是咱们的守姑聪明,做什么事都只要一点就透!”
一句话说得沈君兮面红耳赤,她有些后悔在老夫人面前自作聪明的“藏拙”了。
到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女学堂里放了端阳假,而原本热闹的纪家也像被放了假一样,变得异常的安静。
因为躲午的习俗,出了嫁的女儿要在五月初五的这一天带着孩子回娘家,齐大夫人和董二夫人都带着孩子回了各自的舅舅家。
而本就寄住在舅舅家的沈君兮却无处可去,于是一个人钻进了小厨房,继续做起糕点来。
她跟着余婆子已经学了一个月有余,自然早就学会了做蟹黄包的诀窍。
于是她让珊瑚代为书写了家书一封,连同那份制作蟹黄包的“秘方”寄给了远在贵州的沈箴。
只是从京城去贵州,一路山高水长的,她也不知道自己的信什么时候能够寄到,更加不知道父亲会不会给她回信。
这几日王老夫人因为多吃了两个粽子,克化不良的她就变得有些茶饭不思。
沈君兮想着山药糕有着健脾开胃的功效,也就想着做上几个,哄外祖母吃。
只是她这边刚将做好的山药糕放上蒸屉,那边珊瑚便找了过来,称宫里来了人,让沈君兮赶紧去老夫人那。
这个时候宫里来了人,莫不是有什么赏赐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