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想做个教书匠,鼓动那些读书人。
可后来他才发现百无一用是书生,指望这群满嘴之乎者也的人跟他一块造反,简直是痴人说梦。
于是他又改行做了樵夫,整日地和那些农夫侃天侃地地针砭时弊,反倒得了许多的应和。
这也是他此次起事,能够一呼百应的原因。
只是这些事,他一直认为自己做得很是隐蔽,即便是像大和尚那样整日与他形影不离的人,也不曾知道这事与京城里的晋王有关。
他最多也只同他们说过,京城里有贵人助他们成事。
可眼前这人又是如何知晓的这一些?
那彭先生的头上就冒出了汗来,分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而赵卓也很感意外。
这件事竟然还与晋王那个闲散王爷牵扯上了关系!
之前这事他不知道还好,现下知道了又岂能不查?
感觉到事关重大的赵卓便不敢在黑山镇过多地停留,而是带着沈君兮,押着在大黑山抓到的这群山贼回了京。
寿王带着一千人马出京又入京,动静如此之大,自然也惊动了皇宫里的昭德帝。
一散朝,他便将赵卓叫进了宫。
赵卓便将有人鼓动西北边民进京闹事同昭德帝禀报了。
昭德帝听闻之后大惊:“这怎么可能,从西北过来,山高水远,更何况一路上又要查证路引凭证,这么多人,怎么可能走得了这么远?”
“可是如果有人诚心给他们提供便利呢?而且今年也还算风调雨顺,可他们种下的粮食却大量的减产,有的人甚至是颗粒无收!对此地方官员却隐瞒上报,朝廷未能及时给予抚恤,致使乡民怨抱……”
“反了,反了,他们这是想干什么?”昭德帝怒火顿起,“造反么?”
“恐怕还真是这样!”赵卓就小心翼翼地同昭德帝道,“这一次,我们抓到了一个人,就自称与晋王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