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193章 专题报道

邓志谟说的委宛,其实他怕的是王文龙是《旬报》的总编,硬要用头版报纸给自己的厂子做广告,邓志谟担心这玩意儿会拖垮销量。

王文龙却笑着说道:“我这次不是想要做一个广告,而是想要出一系列溺女问题的深度报道,采访不止一篇,至少要连写上三期,造成一个热点问题,让百姓知道溺女问题在福建已经有多么惨烈,造成了多少人间悲剧,所以劳烦志谟兄给我预备下整一个月的头版。”

邓志谟听的都有些懵了,疑惑问道:“这该如何进行?”

王文龙解释说:“这第一篇是我实地去采访溺女现象写出的报道,描写村中父母杀婴儿、女婴流落荒野无依无靠的场景。”

王文龙的系列文章全都是通过自己在布政史司衙门之中查到的资料以及实地走访所得。

第二篇的深度报道则写出溺女现象引起的后果——当地男子找不到老婆,被抛弃的女婴侥幸活下来也是生活凄惨。

王文龙还写了一件事例,一户人家因为贫困而抛弃女儿,十几年后这家人经商致富,想要找寻,找到后发现女儿幸免于难,但是却从小在养济院长大,自小营养不良,而且长大之后配到泼皮家中,长年的困苦劳动以及丈夫虐待已经将这女儿给凌虐的半死,等被接回家中时一双眼睛已经瞎了,脸也被丈夫殴打之时用刀划烂——这是明代真实事例,王文龙亲自走访调查然后用文学手法写成,让人读了无比唏嘘。

到第三篇则写解决办法——莆田列女胡氏同情孤女,专门在福州集资开办女子纺织厂,给了女子一条活路。

邓志谟看着三篇稿件,越看越是惊讶,然后便是连连点头:“建阳,这点子太好了!”

王文龙第一二篇文章都写的极其动情,许多惨状的真实描写都能打动此时百姓,而到了第三篇图穷匕见,王文龙全篇不说他自己在女子纺织厂之中的股权,只把这事业包装成胡氏的善举,又通过描写那些女子在纺织厂之中辛勤劳动的场景打动读者,顺便用记者的口吻宣传这些女子织出来的织物有多么精美。

最后王文龙采访胡氏,通过她口说出希望有善良人物可以支持女子纺织厂的事业,不要因为是女子的工厂就歧视——这就是一篇妥妥的软文。

但这篇文章却很符合《旬报》中正平和的调性,既能宣传王文龙的工厂又能对社会有益。

邓志谟一看就知道这文章肯定能火。

Tip:收藏+分享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