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第231章 陕西名士

虽然王文龙花费很多脑筋力图使得作品之中的人物不会和现实联系起来,但整部小说看下来邓志谟还是能感觉到这书讲的就是大明。

不是此时的大明,而是现在局势继续发展下去的结果。

邓志谟只是个内容编辑,对于大明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没有办法,但他却很坚定的认为应该想办法把这本小说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天下的的问题。

对于内容尺度的把控邓志谟有些摸不准,于是建议王文龙把这书给徐学聚送去。

王文龙点头,又过一天,徐学聚叫王文龙到府中,他拿着那部书稿叹息良久,然后直接表明态度:“发!”

有了徐学聚做后台《旬报》终于没有顾忌,下一期的《旬报》,王文龙的《疗疴录》便刊行出去。

此书一面世,瞬间让福州哄动,甚至比当年《连城诀》造成的影响还大。

《疗疴录》的故事很深刻,又是按照商业大片的情节来描写的——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刻画生动,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加上又是明代白话文写成,普通百姓也能看得懂,这就使得这作品天然拥有传播基础。

此书开篇语调就表明这是一部悲剧,但没关系,因为悲剧也是有娱乐性的,前世近代的那些大名鼎鼎的西方作家: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大仲马,所写的不少也是有悲剧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会曲高和寡太过艰深,普通百姓读得懂,当时他们也是畅销作家。

《大明劫》电影在后世票房不高是因为档期题材等等原因,如果光看其剧本设计,毕竟也是能够进入院线的商业片,情节的刺激以及吸引人程度起码是后世及格以上水准,比起这时还处发展初期的小说来说就已经高了一个档次。

身处明代,《疗疴录》的剧情又让读者们忍不住想到现实,那种代入感就更加增强。

《旬报》读者们对这小说是又难受又爱看,看了更难受,但大家却还在追着连载,总算是体会到了悲剧的魅力。

……

因为对时代的描写太过于深刻,所以这本《疗疴录》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身在陕西的冯从吾,不过是三个月后就看到了王文龙的《疗疴录》。

冯从吾字仲好,万历十七年就中了进士,只不过只当了三年官,就因为上疏请万历出来工作而触怒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