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士表和卢文辉过去也都能些许猜到这些个大地主的想法,但是没有人像王文龙一样一五一十的把数字给他们算清楚,此时一看,台中一带的地主想要制约农民开垦的想法简直再明显不过。
从台湾的开发历史来看,本地地主大户约束手下小民的行为几乎贯穿了开台史的全部。
清代文人记载台湾本地的一大习俗便是:“晚稻丰稔,资赡内地,所以户鲜盖藏。”台湾的粮食产量很高,但是大量粮食都被地主卖回内地,普通人家根本没有储粮的习惯。
同样是农民,不过是从福建来到台湾,突然连储粮的习惯都没有了,这显然不是一地风俗的问题,而是源于两地管理方式的不同。
王文龙前世的台湾在荷兰统治时代以及后来的明郑、满清时代全都采取“平衡共治”模式,朝廷和地方大户共享权利,地方大户能够控制的百姓越多,所拥有的权力就越大。
所以台湾当地百姓的生产剩余往往被地主以各种严格的方式收去,进而地主们还会控制本地百姓的思想和人身自由。
一直到王文龙前世,台湾当地还有许多“角头”,虽然同样是百姓,但是角头们却在政治宗教上有相当影响力,能够取得超脱其他百姓的权利。这可以说是台湾大户控制百姓习俗的残存。
在这种控制模式下,地方大户往往排斥生产技术的革新。
为啥台湾工业化前必须搞三七五减租?因为对于大地主来说,他们愿意通过多收租子,盘剥更多穷苦百姓的方式获利,也不愿意田地产量增加。田地产量一旦增加,百姓兜里有了余钱,就不会再听任他们的摆布。
卢文辉细细思索,下定决心,叫来一个信徒道:“传我的命令,将鸟粪石与咱们三一教的关系宣传出去,谁阻拦鸟粪石在台中的推广,谁就是与咱们三一教作对!”
“让武堂在全台湾组织一千信徒,五日之内到鹿港总堂来烧香!”
“遵法旨!”那徒弟站直身子大声回答。
打发走本堂的徒弟,卢文辉又开始组织武器,直接调来铜炮和战船。
要推广鸟粪石,已经不只是宣传的事了,很可能要和台中的地主们开刀见血。
王文龙原本也不想动平衡共治的治理体系,毕竟这是原时空台湾被开发的过程之一。
但现在这些人正在阻拦他的鸟粪石推广,就是动到王文龙的绝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