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岂不又是黑白颠倒,如同万历末年一样了。”
他虽然对东林党没有太大的好感,但是受此时舆论影响,心中也朴素的认为众正盈朝是个好现象。
“建阳既然知道如此发展,更应该要去京城,劝慰东林党人,要他们别做的太过才是呀。”
王文龙苦笑道,“绝无可能。这么多年的党争,东林和三党之间形成的隔阂不可能消除。如今东林得势,一桩桩一件件都要报复回去,不光是为了实际利益,即使是为了党派团结,这一步也非做不可。”
“一旦东林报复,三党和圣上感到危机。最后的结果定然是反东林力量形成联合。”
“莫说我不加入东林党,若我真是上了京城,给东林党添砖加瓦,反东林力量只会更加强大。”
李国助被说的焦急:“这样一来,天下人还怎么生活。”
“阉党和东林的这场恶斗绝对会影响到大明的方方面面,而且注定无法避免。”
见到李国助满脸失望,王文龙也只能安慰他:“朝中党争剧烈却也有一种好处,就是天下事情不会有太多人来管。”
“不论哪一派上位,我们开海的事业再不会有人多嘴。”
“阉党和东林恶斗的时期,在大明做事将讲党争不讲其他。只要给阉党钱,管你是开海也好,研究科学也好,阉党都不会干涉。”
“党争斗得越厉害,他们对于其他势力就越是拉拢包容。”
从天启年开始,江南福建等富裕地方将正式进入一种畸形的繁荣。
百姓的经济生活极为富庶,市面上的出版物百花齐放。
到天启末年,江南每年出的风月的艳情小说都能有十几部,直接挂在大街上卖,也没人来管。
满街逛着的都是“文妖”——一群喜欢穿女装的时髦文人。
这种风气会使得民间许多力量翻涌,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力,对于民党的开海,物理学社的科学,乃至于王文龙的股票,都代表着极大的运作空间。
下一步,王文龙肯定不会回京城了。
在愈发激烈的党争中,他已经没有做事的余地。
京城里的东林和三党也很难说对于大明的未来有什么规划,他们打一步看一步,这场斗争能打上几十年。
万历朝的结束,东林的众正盈朝代表着残酷党争时代的开始,王文龙的开海事业终于也可以减少掣肘。
王文龙将长居台湾,并几年去一趟夏威夷和北美,将重心移转到北美洲。
首先王文龙打算派人去前世内华达州和加州东北部寻找黄金。
金矿,已经被证明是最吸引华人移民的要素。
之前王文龙没做这一步,是因为在北美洲移民点的人数实在太少,根本支撑不起淘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