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吐蕃兴衰

历史追光者 丁凡星 1862 字 2个月前

民族关系上,增进了唐蕃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巩固了民族团结,为后世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要转折点,清水会盟则是为了唐朝有喘息的机会。

那一日,清水之地,气氛凝重。唐使身着庄重的朝服,面色凝重;吐蕃的使者则带着剽悍之气,目光犀利。

谈判桌上,双方使者唇枪舌剑,为各自的利益据理力争。唐使言辞恳切,诉说着大唐百姓渴望和平的心愿;吐蕃使者则咄咄逼人,试图争取更多的土地和利益。

经过数日的艰难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唐蕃双方划定了边界,暂时停止了兵戈相见。

然而,这清水会盟虽带来了短暂的和平,却未能根除唐蕃之间的矛盾。大唐的百姓依旧生活在战争的阴影之下,时刻警惕着吐蕃的动向。

但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清水会盟就像一道微弱的曙光,给人们带来了一丝希望,让他们在艰难的日子里,有了片刻的安宁。

朗达玛是吐蕃末代赞普,《新唐书》作“达磨”。他于公元838年至842年在位,期间对佛教采取禁绝措施,史称“朗达玛灭佛”。

在朗达玛之前,赤祖德赞大力兴佛,重用僧人并把国家大权交予僧人,引发贵族极大愤慨。朗达玛反对佛教,除“七户养僧”新制使民众生计受影响,其倡导的印度晚期大乘佛学难以被一般民众接受,且与吐蕃本土宗教雍仲本教存在冲突。

朗达玛即位后,停建、封闭佛寺,破坏寺庙设施,许多佛像被扔河里,大量佛经被焚毁,佛教僧人遭到镇压,或还俗,或弃佛归本,也有僧人选择隐居深山。

公元842年,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将朗达玛暗杀。拉隆·贝吉多杰在修行时,得空行母告知朗达玛灭佛罪行,遂扮成白衣黑马,趁朗达玛阅读碑文时将其射死。

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永丹和欧松争立,大臣分成两派,吐蕃王室自此分裂,各地将领拥兵称雄,归属吐蕃的部落也相继脱离管辖,紧接着一场奴隶平民大起义爆发,吐蕃王朝随之崩溃。

吐蕃王朝崩溃后,西藏地区进入分裂割据时期,其政治格局历经多个阶段变化。

吐蕃的文字是松赞干布时期创造的,是现代藏文的基础。为吐蕃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吐蕃的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不仅用于记录宗教经典、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还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其文字的特点包括有独特的字母系统、书写规则和语法结构等。

通过文字,吐蕃人民传承了他们的文化、传统和知识,对藏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吐蕃王朝在历史上曾有过辉煌。在朗达玛时期,因其灭佛等举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公元 842 年朗达玛被刺身亡。

王朝覆灭后,西藏地区进入分裂割据状态,历经多个政治格局变化阶段,但吐蕃的部分文化和传统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