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渡河

犁汉 痴人陈 2407 字 4个月前

“那黄面旗下服红半臂者,何军?”

一个幕僚眼神好,眯眼看了半天告诉张合:

“军主,那是梁邹侯之后武端的部曲。”

其实倒不是这个幕僚能看到武端这人,而是他认出了那支军队树立的旗帜。

在朝廷的经制之军还好,只会树立主将的字旗,但在这些部曲中,必然会树立象征着个人、家族和权力的徽旗。

他们有的表明一段典故,有的叙说一段历史,有的则是主将曾任过的显要官职,在一定程度上,这徽旗甚至比这些人死后的墓碑还要重要。

而这个幕僚就是汝南人,对于豫州各家的徽旗是相当有研究的,所以才能直接认出来。

张合自己就是当年高祖分封功勋的后人,所以当然知道这梁邹侯是高祖时的武虎的后人,于是大有好感。

他对左右感叹:

“到底是我爵侯之后,用兵有道。”

小主,

说完,张合就吩咐后勤取百柄精铁刀送过去,就是嘉奖那武端的。

他现在需要给梁沛兵和庐江兵一点动力,而这武端就是正好的典型。

就这样,微风吹拂中,袁军的前护军就这样在河间地的中部等待,等待那李通和李整传来消息。

……

此时,直到晨日初的时候,李通的后护军一万八千人终于早食结束,开始准备渡伊水了。

在他们面前,伊水从西南缓缓流下,然后在这里与北面的洛河交汇,形成了伊洛河,继续向北流淌。

眺望着北面的伊洛河间地,即便是不懂堪舆的李通也能看出这个地方的王者气象。

如果说京畿为天下之中,那这河洛河间地就是京畿之中。处在伊、洛两水的怀抱间,背有邙山,正是背山面水、负阴抱阳。

再看这河台地沿着邙山方向不断抬升,正如一片高岗,诚可谓:“临河而不忧涝,靠山而不忧旱,左右有翼,进退有据。”

所以李通暗叹:

“这地方用来厮杀真的是浪费了,这明明就是王者之居啊。”

其实李通并不知道,当年夏人就是建都于此,此地也就被称为“有夏之地”。

此时大军正陆续过河,按照李通的调度,最前抵达对岸的是陈武的庐江上甲营。

此后逐次为刘靖的汝南营、吴硕的江夏营,以及丁奉率领的中军,最后是后军的陈恭。全军一共一万八千人,悉数过河。

李通的后护军是比较纯粹的淮汝集团,军中各级将校几乎都是来自汝南、江夏、庐江这三个郡。

其中陈武和丁奉都是庐江的大豪,是李通亲自延揽招纳的。而吴硕和陈恭都是江夏人,也是他自己当年的旧部,只有刘靖是汝南人,算是袁绍空降过来的。

从这个配置中就可见李通对于后护军的掌控力度。

说个不忍言的,李通就是现在将队伍直接带走,后护军上下也不会有几个说不的。

在后护军这里,他李通就是天。

但李通并没有因此妄为,在他的心中,他对于袁绍是比较感激的,因为袁绍给了他这样的淮上水贼机会,让他从帝国的底层一跃而成统治阶级。

现在只要打赢这一仗,日后封侯拜相也是等闲。也只有在陈公麾下,他李通才能实现这个梦。

所以在这一刻,他和袁绍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打赢此战。

至于什么泰山军是为穷人做主的队伍,对不起,他李通可不是什么穷人。

于是,当陈武这个军过河后,第一步就开始派遣哨骑往北面搜索。

所以很显然,李通和张合可谓不谋而合。

要防备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