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哪来的消停?继续嗨!

会盟举行完毕之后的第二天,楚君招并没有过多逗留直接回国,作为令尹的子庚倒是留了下来。

大多数人能够理解楚君招为什么不想多逗留。

说到底,无论是真是假,也不管楚国是不是在楚君招的治理下变差,反正就是楚国在楚君招当政期间被迫去掉了王号。

如果楚君招日后没有取得太辉煌的成就,他注定是要被钉上耻辱柱了。

不止公开进行认输,并且还丢了王号,只要接下来晋国不是仍旧持续打击楚国,对于楚国这个国家或各个家族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毕竟,楚国不单单面临着来自晋国的压力,他们还碰上了一个非常爱偷袭的国家。

楚国强盛的阶段懒得理会吴国,认为顶多只是疥癣之疾。

轮到楚国衰弱下去,有吴国这么一个邻居就显得极其麻烦了。

楚国愿意对晋国服输,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吴国吸引了很大的仇恨。

晋国和楚国争霸了很多年,双方其实是保持了极大的克制,起码没有玩太脏的手段。

之前在东南一隅没有太大存在感的吴国,他们的国君寿梦先称王,随后一而再再而三地偷袭楚国。

那是什么情况?楚国与晋国只是进行竞争,双方的手段大体上算是比较堂堂正正;从未被楚国放在眼里的吴国却是一再进行偷袭,尤其是在楚国试图对晋国扳回劣势及的阶段实施偷袭,能够想象到楚人会有多么恼火。

因此,楚国在接下来无疑问就是报复吴国了。

“吴军在得知楚军逼近后,他们会立刻逃跑吗?”士匄用的是‘逃跑’而不是‘撤退’的词汇。

郤锜立刻看向士匄,问道:“你想说什么?”

士匄“呃”了一声,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从做人的风格上来讲,郤锜的的确确是很容意引起他人的不适。

很多时候,郤锜真的不是刻意要针对谁,说得话让人听起来就是会感觉遭到针对了。

士匄跟郤锜成为同僚已经是好几年的时间,哪怕他了解郤锜的风格,讲实话还是会有些怒气。

当然了,士匄一怒之后,也只是一怒,并不会因此翻脸。

要翻脸的话,不止是士匄,好多人跟郤锜交流一次就该翻脸,不用等下一次。

“吴军会立刻撤退的。”楼令选择开口说话。

士匄为了缓解尴尬,看着楼令说道:“我觉得楚军会追击。”

楼令颔首道:“这样子的话,楚军极可能被吴军埋伏。”

“那是第几次了?”智罃问道。

晋国距离楚国和吴国都比较远,以往晋国无视了吴国,他们还真不知道吴军伏击了楚军几次,又是成功了多少次。

关于吴国君臣普遍不当人这一点,晋国君臣是遭遇吴君寿梦三次放鸽子才有了深刻的了解。

讲真话,中原的多数贵族,他们真的没有见识过像是吴国君臣这样的做事风格。

狄人、戎人、夷人、蛮人以及各种杂胡,他们可能是吃了教训,反正做事极力往列国的风格靠。

另外,作为晋国死敌的秦国,两国互相不讲究邦交礼仪是出于历史原因。

晋国可从来没有的罪过吴国,乃至于晋国对吴国的善意很大。

固然是因为晋国出于找楚国不痛快的因素才想接触吴国,可是豪横起来的晋国已经很久没有主动对某个国家释放善意,换来的却是吴国的一再羞辱。

面对这种情况,别说是作为天下霸主的晋国,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接受。

郤锜坐上中军将的位置后,得益于楼令的帮忙谋划与各种执行,可以说就没有让郤锜受过太大的气,甚至晋国也取得了远超原版本历史的成绩。

人要是过得太顺利,大概会一点小瑕疵都不会容许存在。

吴国连续三次羞辱晋国,无疑会让郤锜产生极大的受辱感。

所以了,正式举行会盟之前,郤锜已经强调必须讨伐吴国,严厉惩戒吴国对晋国的不尊重。

对此,没有卿大夫认为有什么不对,肯定是秉承支持的态度。

不独郤锜觉得受到了吴国的羞辱,晋国权贵有一个算一个都应该产生那种感觉。

有问题的地方在于,吴国正在与楚国交战,并且晋国君臣依然认为楚国才是最大的威胁,当即进行讨伐的时机可能选得不是那么恰当。

恰是惩戒吴国是一种政治正确,在郤锜明确表态之后,谁敢明确反对就要查一查祖宗十八代了。

不能明确反对,几位卿大夫的聊天不是纯粹闲聊,有些话摆明就是说给郤锜听。

由于郤锜全程面无表情,天晓得有没有听进去,又是听进去了多少。

因为认定楼令劝郤锜有用的关系,导致其他卿大夫对楼令没有劝告感到郁闷。

楼令猜测自己劝了会有效果,只是做人不能这样。

做人一旦仗着他人的信任,什么事都要插一脚,翻车的概率会无限大。

再者说了,晋国确实是需要对吴国实施讨伐,真的面对多次折辱而无动于衷,国家的尊严何在,其他国家如何来看待晋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今年不讨伐,未来也会讨伐。不如趁就在南方将事情办了。”楼令心想。

假设今年不对吴国实施讨伐,以郤锜的性格一定会在来年再次召集军团南下,岂不是明年又要折腾一次?

楼令很不明白一点,其余卿大夫应该了解郤锜才对,怎么会出现不想将事情顺道办了的想法呢。

“主要是累啊!”智罃在会议结束后,讲了这个缘由。

在场的士匄和士鲂苦笑附和。

同样在场的郤至也附和:“连续好几年没有好好休息,尤其是连续四年出兵南下,确实是很累人。”

作为郤氏小宗的温氏之主,说这样的话合适吗?

只不过,那真的是一件事实。

过去的五年之内,晋国每一年都有大动作,其中三次出动四个军团。

真别以为担任军团的主将和军佐只光享受了相关的权益,每一次出征需要负责的事项简直是多到吓人。

这么说吧?多数人管十个人就会显得很是手忙脚乱,一旦需要管理的对象超过百人干脆就放弃挣扎。这还是平时,遇到特殊状况,例如出征期间,状况会显得更加不堪。

大兵团的指挥官并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够担任,后勤上的协调首先就琐碎得足够让人崩溃,别说进入战时状态还需要应对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