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麻烦

第708章三分比赛

胡卫东展现了出色的身体素质。

他的弹跳、速率、爆发,不比一些黑人球员差。

要说差,差的还是对抗,以及进攻中的稳定性。

杰里-韦斯特在看到胡卫东这个扣篮后,下定了将他带到波特兰的决心。

他认为胡卫东是个可塑之才,21岁的年龄,还有进步的空间和改变的可能。

中国队其他年轻球员,比如孙军,本次奥运会发挥同样非常出色。

他的球性,组织能力,投篮稳定性,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但孙军在身体素质上还是差了胡卫东一些,在NBA打球,身体永远是第一位的。

打进这球,中国队士气大振,在接下来的防守中,所有人都更加卖力,不给克罗地亚轻易出手的机会。

甘国阳坚决的守住三秒区,不出门,对任何妄图攻击篮筐的克罗地亚球员进行干扰,并保护下每一个后场篮板。

多年后,鲍比-贝尔曼在很多访谈、讲话中都提到过,“阿甘的防守是他和其他超级中锋真正拉开差距的地方,而不是进攻,虽然进攻的差距也非常大。”

“1989-1994年,是阿甘防守最具统治力的时期,他的心理战搭配敏锐的防守嗅觉,还有无与伦比的技巧和经验,以及超群的身体素质,让任何一个妄图在三秒区挑战他的人都压力巨大。”

“防守三秒的规则可以说,某种程度就是为了限制阿甘的防守,他一直蹲在三秒区,对对手的进攻伤害太大了。”

在奥运会赛场上,甘国阳再度向克罗地亚球员展现了什么叫“nolookdefense”。

眼睛不盯着持球人,也不盯着球,仿佛神游物外,在看着别的什么地方。

你以为他注意力不集中,冲入篮下想上篮或者扣篮,他却快速迎上来送你一个大帽。

低位防守更是坚若磐石,弗兰科维奇妄图用背身顶甘国阳,完全顶不动。

稍一运球,就有被下手断球的风险,出手迅捷如同拔刀术一般。

这种防守强度,导致克罗地亚上半场的篮下得分寥寥无几,大部分得分都是靠外线投射完成的。

当然,克罗地亚的投射非常精准,这让他们始终保持比分上的领先。

尤其是彼得洛维奇的三分球,进入淘汰赛后他同样神准,上半场三分球5投4中。

不管是阿的江、孙凤武或者胡卫东,都无法阻止彼得洛维奇出手命中。

半场比赛,彼得洛维奇拿下18分,帮助克罗地亚49:36,领先了中国队13分。

中国队上半场除了胡卫东、孙军偶有亮眼发挥之外,其他人在克罗地亚队技高一筹的防守和天赋面前,显得那样平庸。

大量的打铁,传球畏畏缩缩,推进速度慢慢吞吞,压时间,场面打得颇为难看。

而克罗地亚一直尝试提速,并且在阵地进攻中传球传出了花,突破,分球,背传,长传,大量默契又充满想象力的配合。

可是,克罗地亚的配合真正转化成得分的并不多,因为他们缺少篮下得分机会,最后只能在外线出手。

他们确实很准,中国队防不住,可这么打他们也很难受。

中国队相反,打得难看,可他们充分发挥甘国阳在篮下的威力。

弗兰科维奇在慢速的阵地战对抗中,完全顶不住甘国阳的背身和前场篮板。

身材高瘦,反应速度快的弗兰科维奇,对阵美国队反而更加习惯。

因为美国队一直在打快,打速度,球员拿球往里冲,弗兰科维奇可以利用他的身高臂展,以及反应速度封盖对手。

甘国阳不同,他用力量型打法不断冲击篮下,用凶猛的前场篮板,进行二次进攻,既能得分,还能阻止克罗地亚快攻。

半场比赛,甘国阳轰下17分,抓下11个篮板球,其中有5个前场篮板,抢的克罗地亚内线叫苦不迭。

中场休息时,克罗地亚主帅泽维科沃-勒久博捷维奇不停提醒球员,要保护好后场篮板,保护好后场篮板。

除了训斥之外,勒久博捷维奇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还要不要打快,要不要执行快速进攻的战略。

在欧洲篮球赛场,团队进攻,快速反击一直都是主流策略,传球、速度、集体第一,是融进欧洲球员血液和基因里的东西。

像中国队这种,一个内线超巨和其他人差距如此巨大,以至于不得不攻防完全围绕这一个人的畸形打法,在勒久博捷维奇看来就是个怪胎。

中国队的确是个怪胎,在开拓者,甘国阳很多时候还是打团队球的,毕竟他的队友都是NBA级别的精英。

但在中国队没办法,他自己干是最好的方法。

中国球员们也领悟了这个道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定点投篮和防守上。

当然,甘国阳不会想到,在未来几十年后,中国本土的职业联赛引入外援,很多球队竟然也是这么打的。

克罗地亚队如果要打快,锋线、后卫站位就要靠外,能第一时间快下,这样对篮板球的保护会变弱。

如果要全队保护后场篮板,锋线、后卫要靠里站,和内线一起去拼抢篮板球,这样就很难第一时间反击。

思考了一会儿,勒久博捷维奇决定还是以我为主,克罗地亚毕竟领先13分,不能轻易改变基本策略和打法。

不过,他还是嘱咐球员们,要增强篮板球保护,尤其是弗兰科维奇。

此时,弗兰科维奇的球衣已经被汗水湿透,整个上半场他都在和甘国阳搏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