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此时此刻,公孙烨实际上已然陷入绝境,败局已定。那些追随于他的人当中,京城官员自不必说,但外地的官员能跟随他大多只是与他有着利益纠葛罢了。对于其他地方官而言,无论是哪一方最终登上皇位,他们所承担的职责并无太大差别。况且,在这乱世之中,参与到这场皇位之争实在不值得,稍有不慎便可能因站错队伍而惨遭灭门之祸,到时候自己没出人头地,落得个人头落地,那可真是冤枉至极啊!正因如此,地方上虽然表面上摆出一副抵抗的姿态,却往往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而已。
即便是京城的官员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特别是那几位掌握着实权的大臣,更是无时无刻不在权衡其中的利弊得失。毕竟,一旦选择错误,不仅自身难保,甚至可能牵连整个家族。
然而,在这片混乱局势中,两个皇帝间的军队很搞笑的没打过一场真正的厮杀战,都是做做样子,你跑,我跑,然后追一下,就把塘报写给自己支持的皇帝,邀功去了。不过要说真刀真枪的亮家伙动手的,倒还真有那么一支军队实实在在地经历过一场激战。这支军队便是熊知沛所率领的潘龙军。想当初,他们刚从鲜国凯旋而归,本应受到嘉奖与欢迎。奈何由于公孙烨的缘故,边军竟然拒绝承认他们的身份。不过,熊知沛可是由前陈国皇帝公孙宇亲手册封的官员,其帅印与官服皆在手。既然公孙烨不认账,那也就休怪自己直接支持公孙宇了。于是乎,熊知沛毅然决然地高举“保皇驾”、“清君侧”的大旗,公然表示对公孙宇的支持。当他们与边防的守军对峙时,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言语冲突迅速升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实打实的战斗。互相一触之下便互相死伤千人有余,然后相继收兵进入临战状态。
陈国边境之地,风云突变!边军迅速调动了数万雄师,如汹涌潮水般向着熊知沛所在之处滚滚而来,那气势之磅礴,足以令天地为之变色。而那些从鲜国而来、原本因为在熊知沛手下觉得高人一头,却没见过什么世面的鲜国顺臣兵们,此刻一个个面色惨白,惊恐万状,只差没当场屎尿失禁了。
金顺臣瞪大双眼,望着眼前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心中不禁涌起惊涛骇浪。他这才真切地领略到中原地区战争的残酷与激烈,仅仅只是一场边境的小小冲突,其规模之大、威势之猛,竟已拥有能够轻易覆灭整个鲜国的骇人力量。那数万名士兵如钢铁洪流一般席卷而来,所过之处,尘沙飞扬,旌旗蔽日,这般壮观景象,又岂是小小的鲜国所能比拟?
此时此刻,像朴德尚和崔胜利这类深谙时务的“俊杰”,更是毫不犹豫地下定决心,要全心全意地追随熊知沛这位如同参天大树般的人物。毕竟,在如此强大的势力面前,唯有依附于强者,方能求得一线生机,而且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够攀附的对象。
与此同时,在京城附近的公孙宇迅速得知蟠龙军为了保护自己竟然从鲜国特意杀回来,还敢与边军展开激战的消息后,顿时欣喜若狂,整个人都仿佛飘飘欲仙起来。他心中暗自得意:“哈哈,终于有人如此崇拜我啦!别看是贼兵,贼兵有情有义啊。我这眼光也没谁了,鲜国据说他还打赢了,将才,神军也。”一阵开怀大笑过后,公孙宇连忙下令让姬震火速传旨给距离熊知沛位置最近的公孙寿,命其前去接应。不过,公孙宇倒也并非真想让公孙寿将边军一举歼灭,他也知道这些边军日后还要肩负戍守边疆的重任,只需让他们乖乖投降即可。
公孙寿接到密旨之后,立刻下令大军迅速向着边境靠近。同时,马上派说客快马加鞭地赶到了边军所镇守的边防要塞。公孙寿也不想打,现在的情况谁都看出来,打没有任何的必要,因为谁是皇帝还不一定,保不齐打着打着就发现打错了人,死了兵士还不讨好,派的说客就是为了兵不血刃,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局去了。
公孙寿派来的说客见到镇边大将军后,先是晓之以理,详细阐述当前局势对其不利之处。接着动之以情,强调公孙烨如今已是强弩之末,败局已定,如果继续执迷不悟地支持公孙烨,无异于自掘坟墓。最后点明公孙宇继承皇位乃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原本立场就有所动摇的镇边大将军终于松口,表示愿意妥协让步,同意让熊知沛率领军队顺利入关,并承诺自己会保持中立态度,不再参与这场权力之争,边军不参加内斗,只对外防守。
就这样,熊知沛和公孙寿的两支大军成功会师,他们士气高昂,迅速向陈国都城包围而去!
在这风起云涌之际,近日,皇城周围多地出现一则告示,引起了轩然大波。该告示明确宣称,针对此前由公孙烨所发行的银票,待到其正式登基称帝之后,仍将给予认可,并愿意接受相应的兑换事宜。然而,其中却附带了一个重要的条件:所有银票仅能按照票面金额的五成(即一半)来进行兑换。
这一消息一传出,绝对是爆炸性的新闻,给众多商贾和达官贵人吃了定心丸,因为他们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纠葛,尤其是大氏族,谁不是官商两界通吃才能站稳脚跟。那些手中握有大量银票的商贾们忽感人生的春天要来了,之前的态势认为自己必然会损失惨重。要知道,就在不久之前,因政局动荡、风云变幻,导致市面上流通的银票价格一路狂跌,已然陷入低谷。更有甚者,这些银票竟被一些人,以低于票面金额七成银子的超低价格疯狂抛售。如此惨烈的市场行情,令众多商贾叫苦不迭。
(接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