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

黑石密码 三脚架 1756 字 6个月前

办公室里的女士拿着信刀拆开了包裹,将它的外皮拆开,露出了里面的报告。

这位女士看起来三十多岁,戴着一副眼镜,穿着有些老气,整体让她看起来有些刻板。

她板着脸,快速的阅读完整份表格,看到申请金额上写着“五千块”时,拿起了桌子案头的一块印章,按了上去。

“拒绝通过”

蓝色的油墨在她拿起印章时稍微横移了一丁点,让这个拒绝的印章内容看起来有些模糊。

她随手把它放在了一旁,然后去看下一张。

整个州今天一共发来四百多份,这段时间这种申请报告每天都有很多。

她不断的拿起那枚蓝色的印章不断的盖着,只有极少数,能获得一枚红色的“初审通过”的印章。

等这些工作结束之后,她把那些没通过的整理了一下,装回包裹里,打了一个电话让管理档案的人过来取走。

这些文件需要保留一段时间,然后才会被销毁。

而另外五张通过的申请,则被她重新打包,并放在手边。

这些是要送到布佩恩那边去进行二次审核的。

她犹记得,开会时布佩恩总部的管理层说过,超过两千块的申请,一律不批!

所以从下到上,只要超过两千块的申请,全部不批。

这其实也是慈善救助的一种潜规则。

你把一万块钱拿去救助了一个家庭,你完成了人道救赎,得到了掌握别人生命的快乐。

但是报道,怎么写?

写某某基金会救助了一户家庭?

民众们想看的不是这个,捐赠者想看的也不是这个。

可如果把这一万块钱,分成一百份,救助了一百个只需要一块钱的家庭。

一百倍的人道救赎,一百倍的快乐。

媒体,报纸,也更容易报道了——

xx慈善基金会本月累计帮助了一百个家庭,解决了他们的困扰,让这一百个家庭得到了新生!

多伟大的报道啊!

而且慈善基金会对外报道的时候,往往会模糊,混淆两个概念。

首先,他们只会提自己帮助了多少个单独申请对象,让他们免于苦难。

其次,他们只会提自己一共向社会募捐了多少钱,而不是把多少钱用在了帮扶上!

大多慈善机构,都是这样。

毕竟凭本事劝捐来的钱,凭什么给穷人?

还给那么多?

晚上,档案管理员检查了一下今天的登记记录,然后关灯,关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档案室陷入黑暗的那一瞬间,有数百个家庭,也陷入了黑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