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难吃的高粱

野外的薏米白风很看重,毕竟产量大,好采摘,而且味道也很好,大小和后世的几乎没什么差别。

莲花开败了,莲子也能采了,只不过现在的还是嫩莲蓬,只能少量的割一些带回来,给族人当个零嘴或者煮粥喝,如果大量割的话,现在还太费事,一朵莲蓬打不了多少莲子,还很占地方,一车里都装不了多少,只能等莲子干了之后再敲下来带回来。

白风的鱼塘也不负期望的正常运行了,害怕氧气不足,所以进水的地方管道比较高,而且还分成了一排,像花洒一样淅沥沥的进入鱼塘。

鱼塘大抵是渗水的,不过没什么太大影响,漏的并不多,进水口隔几天就要关上,不然水都要漫出来了。

里面的鱼也生龙活虎的,因为品种很杂,所以没有专门放某一种饲料,而且因为鱼塘够大,还往里种了那么多水草,投了田螺之类的,正常的生存是完全没问题的。

不过族人会割一些青草扔进去,给食草鱼当饲料,因为部族的各方面产能都上去了,也做出来了很多铁质的小工具,捕鱼队的人还搞了些铁漏子,在岸边的泥里面刮过去,就能刮到一勺的田螺。

这种东西族人是不敢吃的,白风也没这方面的经验,不敢碰,就怕寄生虫,没调料也做不好吃,毕竟辣椒还远在美洲。

田螺人不吃,不过到处都是的这东西确实鱼类的好饲料,每天捕鱼队的人都能在竹筐里带回来几筐,无它,实在太多了,泥里面全都是,而且繁育的又快,白风部族的鱼塘里现在也能零散的看见芦苇上的田螺了。

怕破坏整个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抓回来的田螺首先要在石舂中过上一遍,砸成田螺泥后,抛洒进鱼塘之中,田螺泥非常受欢迎,一抛洒下去,立马在水面上全是争抢的鱼儿。

因为人为的投喂,这些小鱼苗长的极快,特别是青鱼,吃田螺的主要鱼种就是青鱼,体型已经达到可以捕捞的程度了,不过其他的鱼长的没那么离谱,现在还没有巴掌大。

白风的茭白培育事业失败了,因为他没有找到能让菰米感染的真菌,大湖里也没有,所以现在菰米还是菰米,没成熟,而且这点产量可以忽略不计,都没必要去采收,让自然落在水里当成鱼的食物得了。

大湖里的产出远比森林中捕获的更多,因为麻收获了很多,不光够做很多的麻布,还留下来很多的麻用来做绳子,绳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虽然说别的纤维植物也能做绳,但远比不上麻来的结实耐用。

首先是给捕鱼队做了个更大更结实的渔网,之前他们捕鱼都是用钓,叉,笼这些,效率很低,后来做出了草绳,做成了渔网,可惜不够结实。

这次的大渔网一出,又结实而且面积又大,一网下去他们一天的工作量就能够完成了,之后的时间就可以用来摸田螺,莲藕,螃蟹,泥鳅这些了。

河虾也有很多,只不过他们以前只能在笼子里面捉到一些,数量很少,所以一直不重视。

但现在可以做网眼很小的虾网了,找到虾跳的密集的地方,一网下去就能捞到很多,虽然最大也只有指肚那么大,但也是肉啊,而且味道也很鲜美。

白风让他们把虾晒成虾米,可以煮成虾米粥,大一些的过筛子挑出来,有那闲工夫的可以煮了自己慢慢剥着吃,不过族人的意见则是干脆晒干了磨成粉,直接煮虾粉喝得了。

种下来的粮食也到收获的时间了,本来这时候也可以收荞麦了,可惜上一次的冰雹直接让白风丧失了收荞麦的希望,所以荞麦早就变成了青储饲料的一部分了。

水稻的产量和后世是没法比的,哪怕受了灾,但却也是他们部族产量最高的作物,白风只后悔自己种的太少了,收割之后就立刻再开辟上个几百亩水田再说。

白风大致的数了一下,一颗稻株上大概有十根稻穗,一根稻穗中的稻子有六十粒左右,虽然这个数连后世产量最低的稻谷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但它的投收比也让白风震惊,种一得六百,麦子才能得二十。

而且大米的味道也很好,饱满度白风也很满意,现在白风部哪怕是真遭灾了,不吃肉光靠粮食都能富裕的度过一年了。

高粱的情况让白风很无语,杆子是长的真高,三米都打不住,就是那穗子吧,像小孩头上扎的冲天辫一样,又小又稀。

没办法,白风只当他种了个饲料吧,高粱杆子牛还是很爱吃的,不过高粱作为粮食,味道白风实在难以恭维,小米就够粗糙够喇嗓子了,高粱米更加严重,

打掉高粱籽的穗子,在合适的位置割断,然后扎在一起,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扫把,他们族人都爱干净,所以都拿地肤草扎成扫把扫地,高粱做的扫把短一些,可以在房间里用,而且这东西要是拿出去卖,应该也挺受欢迎的。

高粱的产量很低,但他们种的很多,白风估计着收了也有个三千斤,毕竟那么多的耕地就种了这几种作物。

因为大家都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