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战国七雄之赵国兴衰上

烘炉记 一棹碧涛 13483 字 2个月前

词曰:

华夏春秋,赵氏风云,岁月沧桑。忆祖先赵盾,忠肝义胆,辅君安国,威震朝堂。赵朔英年,含冤受戮,幸有遗孤庄姬藏。程婴义,与公孙杵臼,救赵孤亡。

简襄功过无常,至赵鞅、开疆谋略彰。叹邯郸城陷,族人罹难,晋阳坚守,逆境图强。赵籍封侯,三家分晋,乱世称雄霸业创。兴衰事,付史书一卷,后世思量。

周朝的宫廷中弥漫着混乱与无道的阴霾。叔带,这位周朝的大臣,望着周幽王的荒唐行径,心灰意冷。他毅然决然地离开那片腐朽的土地,带着家族的希望与使命,来到了晋国。从此,赵氏在晋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时光荏苒,叔带的血脉代代相传,直至赵衰。赵衰继承了赵氏的爵位,他为人忠诚正直,智慧过人,很快便成为了晋国朝堂上的一颗新星。然而,在那风云变幻的时代,命运的轮盘总是难以捉摸。

晋献公的统治下,宫廷争斗不断。赵衰为了家族的前程,为侍奉晋献公还是几位公子进行占卜,可结果都不尽人意。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占卜侍奉公子重耳的卦象,却呈现出一片吉利之兆。赵衰没有丝毫犹豫,决定追随重耳,将自己的命运与这位公子紧紧相连。

华夏历2041年的冬天,寒风凛冽,晋献公派兵攻打重耳所镇守的蒲地。重耳无奈之下,被迫踏上流亡之路。赵衰毫不犹豫地紧随其后,与狐偃、贾佗、先轸、魏犨等人一同,成为了重耳最坚定的追随者。

流亡的队伍在艰难的道路上前行,赵衰肩负起掌管食物的重任。在一次意外中,他与重耳走散。饥饿如恶魔般折磨着他,但他心中的忠义却让他紧咬牙关,一口未吃,只为等待着重耳的归来。当重耳终于找到他时,看到他憔悴却坚定的面容,感动不已。

几年后,重耳因骊姬之乱逃亡到翟。赵衰始终不离不弃,做其随从。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相依为命。翟人讨伐廧咎如,获得两个女子。翟君将年少的女子赐予重耳为妻,年长的女子则给了赵衰。赵衰与这位女子相濡以沫,并生下了赵盾。但赵衰在晋国的元配妻子早已为他生下了赵同、赵括、赵婴齐。

然而,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华夏历2053年,夷吾派出宦者履鞮带着勇士前来谋杀重耳。危机降临,重耳与赵衰在暗室中紧急商议。

“公子,如今形势危急,我们当何去何从?”赵衰眉头紧锁,目光坚定地看向重耳。

重耳沉思片刻,道:“齐国国力强盛,或可为我们提供庇护,不如逃往齐国。”

赵衰微微点头:“公子所言极是,那我们即刻启程。”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们又一次踏上了充满未知的旅途。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险,但赵衰始终陪伴在重耳身旁,鼓励他,支持他。

几年后,他们又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以诸侯之礼相待,重耳感激涕零,按诸侯之礼会见了楚成王。在楚国的日子里,重耳和赵衰不断积蓄力量,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赵衰,此番受楚王之恩,日后若有机会,定当报答。”重耳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感慨。

赵衰拱手道:“公子胸怀大志,定能重回晋国,成就一番大业。”

华夏历2060年的秋季,风卷着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赵衰紧紧跟随着重耳的脚步,踏入了秦国的土地。

秦穆公高坐在殿上,目光中满是欣喜,亲自设宴款待重耳一行。宴会上,丝竹之声悠扬,美酒佳肴琳琅满目。重耳感激秦穆公的厚待,言辞恳切。赵衰则在一旁,目光坚定而睿智,他深知,这是重耳重返晋国的重要契机。

十二月的寒风吹过晋国的大地,晋国大夫栾枝、郤谷等人暗中与重耳、赵衰联络,劝他们回国,内应之人众多。秦穆公果断派出军队护送重耳归晋。

晋国朝堂之上,晋君得知秦军护送重耳而来,惊慌失措,赶忙派出军队抵御。然而,民心所向,民众们暗中都知晓公子重耳即将归来,盼望他能结束晋国的动荡。唯有晋惠公的旧臣吕甥、郤芮之流,心怀鬼胎,不愿重耳即位。

重耳在外漂泊逃亡十九年,岁月的风霜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但他的眼神依然坚毅。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重耳回到了晋国,此时的他,已过耳顺之年,六十二岁的他,历经磨难,却更具王者之气。晋人大多归心于他,重耳在赵衰等一众忠臣的辅佐下,登上了晋君之位,史称晋文公。

华夏历2062年,春风渐暖,秦国的军队驻扎在黄河之畔,准备护送周王回京。赵衰站在晋文公身侧,进言道:“主公,欲成霸主之业,莫若护送周王回京,以示尊敬。周、晋同宗同姓,若晋国不抢先护送,而落于秦国之后,何以在天下发号施令?今尊敬周王,乃晋称霸之资本。”晋文公重耳微微颔首,深以为然。

三月甲辰日,晋国的军队英姿飒爽,旌旗飘扬,护送着周襄王向周都进发。一路上,赵衰精心安排,确保行程安全无虞。周襄王对晋文公和赵衰的忠诚与恭敬心怀感激。

小主,

华夏历2064年,阳光洒在被庐的校场上,晋文公在此阅兵,始作三军、设六卿。赵衰深知用人之道,他推荐郤谷统帅中军,郤溱为辅;派狐偃统帅上军,狐毛协助;而他自己,也被晋文公任命为卿。栾枝统帅下军,先轸协助;荀林父驾车,魏犨做护卫。三军士气高昂,剑指曹、卫。

冬季十二月,寒风凛冽,晋军如猛虎出山,首先攻下太行山以东。战功赫赫的晋军凯旋而归,晋文公论功行赏,把原邑封给了赵衰。

赵衰站在原邑的城楼上,望着远方。他想起了跟随重耳流亡的岁月,那些风餐露宿、危机四伏的日子,如今都化作了晋国崛起的基石。他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晋国的霸业之路还漫长,但他愿倾尽一生,辅佐晋文公,让晋国成为天下的霸主。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赵衰的身影,他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在他的心中,为了晋国的昌盛,为了百姓的安宁,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华夏历2065年,风云变幻的晋国大地上,赵衰怀着一腔忠诚,跟随晋文公参与了那场意义重大的践土之盟。彼时,旌旗飘扬,士气高昂,赵衰在盟会上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也在晋文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华夏历2068年,晋文公在清原举行盛大的阅兵。此次阅兵,晋文公废除了三行,设立新上军、新下军,并委以赵衰重任,让他统领新下军。赵衰深知这是文公对他的信任,他决心不负所托,为晋国的强大奉献一切。

华夏历2070年,箕之战爆发。战场上硝烟弥漫,元帅先轸英勇战死,这一噩耗令晋军上下悲痛不已。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帅,先轸之子先且居继承父志,成为新的元帅,而赵衰则辅佐中军,稳住了军心,为晋国继续征战。

华夏历2072年,彭衙之战的号角吹响,赵衰随先且居一同抵御秦国的虎狼之师。战场上,金戈铁马,杀声震天,赵衰始终坚守在阵中,与将士们同生共死,最终取得了胜利。

华夏历2075年,为晋国操劳一生的赵衰与世长辞,谥号成季。他的儿子赵盾继承爵位,扛起了家族的责任。

华夏历2076年春,晋国在夷地举行了一场阅兵。在这看似平静的阅兵场上,实则暗潮涌动。一群年轻小伙子:狐射姑、赵盾、栾盾、胥甲、先克,个个英姿飒爽,心怀壮志;而晋国的传统贵族: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箕郑父、荀林父,也都神色凝重,各怀心思。他们都在等待着国君晋襄公的垂青,期待能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在这之前,已经有人透露了晋襄公的口风:晋襄公打算重用老臣,计划由士榖统领中军,梁益耳辅佐;箕郑父统领上军,先都辅佐。这一消息对于赵盾等新秀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满怀一腔热血,渴望能在晋国的变革中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怎能接受被冷落一旁?

晋襄公裁撤新上军、新下军,然后按照照顾元勋后裔的方针,安排了六卿将佐:以狐射姑为中军元帅、赵盾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为下军将,先蔑为下军佐。赵盾虽然初为中军佐,但他的才华和抱负远不止于此。

赵盾在朝中制定国策,直接辅佐晋襄公。他的见解独到,目光长远,所提之策皆有利于晋国的发展。渐渐地,晋襄公对赵盾越发倚重。

此时,阳处父出现了。他深知赵盾的才能,向晋襄公进言,认为赵盾更有能力担任中军元帅。晋襄公经过深思熟虑,采纳了阳处父的意见,下令贾季与赵盾在军中的职务调换。于是,赵盾成为了中军元帅,贾季为中军佐,辅助赵盾。

晋国的朝堂之上,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晋襄公的离世,让晋国的权力中枢陷入了短暂的混乱,立嗣之事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赵盾,这位晋国的权臣,此刻正召集着文武群臣,面色凝重地商讨着新君的人选。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最终,赵盾力排众议,拥立了太子夷皋即位,是为晋灵公。然而,在此之前,赵盾已然派遣先蔑、士会前往秦国去请公子雍回国继位。

灵公既已立,本应尘埃落定,但赵盾的这一决策却让局势变得愈发复杂。秦国那边,全然不知晋国的变故,还沉浸在秦晋友好的幻想之中。他们兴致勃勃地护拥着公子雍,满心欢喜地朝着晋国进发。因为曾经护送晋文公回国时曾遭到郤芮、吕省的袭击,险些丧命,这回秦康公特意派遣了庞大的部队护送,以保万无一失。

华夏历2077年,晋国的军队在赵盾的指挥下开始了行动。上军将箕郑父留守国内,其余五卿全部出征。大军浩浩荡荡地开往令狐,旌旗飘扬,战鼓雷鸣。

赵盾骑在高头大马上,神色严肃,心中却思绪万千。他深知此次行动的艰难和风险,但为了巩固自己在晋国的地位,为了维护所谓的国家利益,他已别无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军队驻扎的营帐中,赵盾召集了诸位将领。他站在众人面前,慷慨激昂地发言:“秦国送人来了。人,我们接受,那么秦军就是我们的朋友;如果不接受,那么秦军就是我们的敌人。”这番强盗逻辑在寂静的营帐中回荡,将领们面面相觑,心中虽有疑虑,但在赵盾的威严之下,无人敢提出反对。最终,这个决定竟然通过了。

夜幕降临,月黑风高。晋军趁着夜色悄悄出动,宛如幽灵般向秦军逼近。秦军毫无防备,沉浸在即将完成使命的喜悦之中。当晋军如潮水般涌入秦军营地时,他们才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晋军的喊杀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刀光剑影交错,鲜血四溅。秦军在慌乱中奋起抵抗,但无奈晋军的突袭太过突然,他们陷入了极度的被动。

这一战,晋军取得了开门红。然而,这个所谓的胜利,代价却是无比沉重的。自崤之战以来,秦晋两国的关系就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好容易盼来了公子雍,本以为他可以成为润滑两国邦交的纽带,修复那已经出现裂痕的关系。但赵盾的出尔反尔,硬是把自己的远房本家给耍了,还强词夺理地痛揍了人家一顿。

战场上,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秦军的将领望着眼前的惨状,悲愤交加。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的友好邻邦为何会突然变得如此冷酷无情。公子雍站在混乱之中,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他原本怀着对晋国的期待和对未来的憧憬而来,却没想到迎来的是一场无情的杀戮和背叛。

“赵盾,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公子雍的怒吼在战场上回荡,但却被喊杀声所淹没。

秦晋之好,从此永远成为了历史的尘埃。两国之间的仇恨如同熊熊烈火,越烧越旺,彻底决裂,成为了不共戴天的世仇。

秦国,在遭受了这次沉重的打击后,铁了心加入了楚国的反晋阵营。楚国本就对晋国的霸主地位虎视眈眈,如今有了秦国的助力,更是如虎添翼。晋国从此背腹受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在晋国国内,赵盾虽然暂时巩固了自己的权力,但他的这一行为却引起了众多大臣和百姓的不满。民心渐失,国内的矛盾也日益尖锐。

晋灵公在赵盾的阴影下逐渐长大,他对赵盾的专权越发不满,心中的怨恨也与日俱增。而赵盾,在权力的漩涡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曾经辉煌的晋国,在这场内乱外患的交织中,逐渐走向了衰落。而这一切的开端,仅仅是因为赵盾那一个错误的决定,一场本不该发生的战争。

同年,赵盾下令晋军攻打鲁国。鲁文公深知赵盾的强硬手段,内心惶恐不安。他深知一旦与晋国的这场战争全面爆发,鲁国必将面临巨大的灾难。于是,鲁文公连忙命大夫东门襄仲携带丰厚的彩礼,匆匆赶往晋军营地,希望能与赵盾达成和解,避免战火的蔓延。

东门襄仲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衡雍,见到了赵盾。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鲁国的生死存亡之责,言辞之间充满了谦卑与诚恳。赵盾高坐营帐之中,目光犀利地审视着面前的东门襄仲,心中暗自思量着鲁国的诚意。

东门襄仲恭敬地说道:“赵大人,我鲁国一直对晋国心怀敬畏,此次冲突实乃误会。我国主公特命我前来,向大人您表示最诚挚的歉意,并送上彩礼,愿与晋国永结盟好,亲附如初。”说罢,他命人将彩礼呈上。

赵盾微微眯起双眼,权衡着利弊。他深知战争带来的不仅是伤亡,还有国力的损耗。如今鲁国主动求和,送上彩礼,若能就此收兵,既能展现晋国的大度,又能稳定局势。沉思片刻后,赵盾终于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我晋国也不愿多生战事。此次便与你鲁国结盟,望你等日后莫要再生事端。”

于是,赵盾与东门襄仲会盟于衡雍。晋军收兵,鲁国继续亲附晋国,一场即将爆发的大战消弭于无形。

然而,赵盾深知,虽然在朝中他能够利用强势手腕震慑诸卿,巩固自己的统治,但在对待诸侯的策略上,还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全。毕竟,要将晋文公、晋襄公时代的霸业维护下去,甚至再创辉煌,绝非易事。

正当赵盾为此事烦忧之时,郤缺前来献策。郤缺,如其父郤芮一般,是个智谋出众之士。他来到赵盾面前,拱手行礼道:“大人,如今局势虽稳,但仍有诸多隐患。往日卫国不肯顺从我们,因此我们占据了他的土地以示惩戒。如今对方已经顺服,就该还给卫国啊。背叛不进行讨伐,不能彰显大国的威严,服从又不进行安抚,不能显示大国的德行。没有德行,凭什么为诸侯之首呢?大人您想想,假如我们的德行没有什么值得歌颂,诸侯们又凭什么来归顺我们晋国呢?”

赵盾听着郤缺的一番话,心中不禁一动。他起身踱步,反复思索着郤缺的建议。良久,他转过身来,目光中充满了赞赏:“好一个郤缺,此计甚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后,赵盾召集众臣,商议归还卫国土地之事。朝堂之上,众人意见不一。有的大臣认为,既然已经占据的土地,就没有归还的道理;有的则担忧归还土地会让晋国的威严受损。

赵盾力排众议,说道:“诸位,郤缺所言甚是。我们若要成就霸业,就必须要有德于诸侯。如今卫国已经顺服,归还其土地,不仅能显示我国的大度,更能赢得诸侯们的真心归附。”

华夏历2078年,晋国的朝堂风云变幻。赵盾,这位晋国权倾朝野的重臣,以晋灵公的名义做出了一系列震惊天下的决策。他将晋襄公时代抢占的卫国匡、戚两地,完璧归赵于卫成公,又安排人手,把当初强夺的郑国虎牢边境的土地,归还郑穆公。

卫国、郑国上下对赵盾感恩戴德,拍手称快。赵盾的这一明智之举,让他在国际上树立起了贤臣的伟大形象,晋国的霸权也因此而更加稳固。各国使者往来于晋国,对赵盾赞誉有加,赵盾一时春风得意,风头无两。

然而,就在赵盾志得意满之时,在晋国的暗处,一股反赵同盟正在悄悄地酝酿着。

当初在夷地阅兵时,梁益耳、士榖、蒯得、先都、箕郑父等人本也是晋国朝堂上的重要人物,他们满怀雄心壮志,期待着能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然而,先克的一句话,却让他们的前程尽毁。

先克,乃是赵盾的心腹之人,他为人张狂霸道。在贾季被赵盾驱除之后,先克顺理成章地接任了中军佐一职,成为了晋国的二把手。手握重权的他,行事越发肆无忌惮,盛气凌人,甚至强抢了蒯得的田地。这让蒯得心中愤恨不已,但迫于先克的权势,只能忍气吞声。

赏识他们的晋襄公也不幸离世,赵盾趁机组织内阁,重新洗牌。那些不得志的老臣们,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盾在朝堂上风风火火地执政,心中的滋味难以言表。他们时常回想起过去,想着倘若没有先克,这如今的荣誉与权力或许就属于他们。

华夏历2079年正月,寒冷的北风呼啸着掠过晋国的都城。先都、箕郑父、士榖、梁益耳、蒯得几人在一个隐秘的密室中相聚,烛火在黑暗中摇曳不定,映照着他们阴沉而决绝的面容。

“先克那厮,仗着赵盾的权势,欺人太甚!我们若再不行动,恐怕永无出头之日!”先都咬牙切齿地说道,眼中燃烧着怒火。

箕郑父微微点头,神色凝重:“不错,我们已经忍无可忍。赵盾如今权势滔天,想要直接对付他并非易事。不如先派刺客刺杀先克,断其羽翼。”

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一场血腥的阴谋就此展开。

数日后的一个夜晚,先克如往常一般在府中处理事务。夜已深,府中的守卫也渐渐放松了警惕。就在这时,一道黑影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先克的书房。

先克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临近,仍专注于手中的文书。刺客猛地抽出利刃,寒光一闪,先克甚至来不及呼救,便已倒在了血泊之中。

次日清晨,先克被杀的消息传遍了整个都城,赵盾得知此事后,敏锐地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他深知先克的死绝非偶然,背后必定隐藏着更大的阴谋。

赵盾立即下令追查此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冷酷。他的手下迅速展开调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先都和梁益耳自以为行事隐秘,却没想到赵盾的追查如此迅速而严密。不久,他们的行迹败露,率先落网。

赵盾坐在朝堂之上,脸色阴沉得可怕。先都和梁益耳被五花大绑地押解上来,他们低着头,不敢直视赵盾那威严的目光。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敢刺杀朝廷重臣!”赵盾怒声喝道。

先都抬起头,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恨:“赵盾,你专权跋扈,我们不过是为了自保!”

赵盾冷笑一声:“哼!死到临头,还敢狡辩!来人,将他们拖出去,斩首示众!”

随着先都和梁益耳的人头落地,晋国朝堂上下一片震惊。但赵盾深知,这件事情还没有结束,他决定深挖下去,一定要将幕后的黑手全部揪出。

在接下来的追查中,赵盾的目光逐渐锁定了箕郑父、士榖和蒯得。三月的春风依旧带着丝丝寒意,箕郑父、士榖和蒯得被捉拿归案。

赵盾看着眼前这三人,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失望:“你们本是晋国的臣子,却因一己私欲,妄图颠覆朝纲。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箕郑父长叹一声:“赵盾,你赢了。但这晋国的朝堂,已被你搅得乌烟瘴气!”

赵盾不为所动,再次下令将他们处死。至此,这场反赵同盟的风波以赵盾的胜利而告终。

秦国自从被赵盾欺骗,与晋国的关系彻底决裂,满腔的愤恨让秦国坚决地与楚国站在了同一阵线,共同反晋。

秦康公的心中燃烧着复仇的怒火,几乎每年都要向晋国发动一次突袭以示报复。然而,秦军的力量毕竟有限,无法向晋国的腹地顺利推进,又难以跨越崤函之地联合诸侯。在晋国权倾朝野的赵盾,只把秦国的侵扰当做是疥癣之疾,秦军来了就走,抢了就跑,不成气候,也未予以足够的重视。

小主,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赵盾将国内的各种事务和环境整理妥当之后,他终于决定不再容忍秦国的挑衅,要对秦国还以颜色,让他们知晓晋国的威严不可侵犯。

华夏历2082年,秦康公再次整军出征,这一次,他以足智多谋的士会为谋臣,率领秦军气势汹汹地向晋国的西南部边邑羁马发起突袭。一时间,战火纷飞,边邑的百姓陷入了恐慌与混乱之中。

消息迅速传到了晋国的都城,赵盾深知这是一场必须面对的硬仗。他一声令下,晋国强大的三军全体出征,旌旗飘扬,士气高昂。赵盾亲自带领着这支威武之师西进迎敌,直奔河曲,那里将成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场。

当晋军抵达河曲,与秦军对峙之时,上军佐臾骈望着对面的秦军阵营,心中已有了破敌之策。他向赵盾进言道:“秦国人远来征战,粮草补给必然困难,他们不能持久。我们应该深沟高垒,坚守营寨,和他们对峙。待他们疲惫退兵之时,再趁机掩杀,一定能大败秦军!”

赵盾微微颔首,赞同了臾骈的建议。他那威严的声音传遍三军:“众将士听令,就地驻营,深挖壕沟,高筑壁垒,暂不与秦军厮杀!”晋军迅速行动起来,营寨瞬间变得固若金汤。

秦军这边,士会看着晋军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心中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对秦康公说道:“主公,晋军此番行动,似有图谋。他们坚守不战,恐怕是想拖垮我们。”秦康公却不以为然,他自信地说:“我秦军士气正盛,难道还怕他们不成?”

日子一天天过去,秦军数次挑战,晋军却始终紧闭营门,不予回应。秦军的士气逐渐变得低落,粮草也开始吃紧。秦康公心急如焚,他知道再这样僵持下去,对秦军极为不利。

秦康公坐在营帐之中,面色阴沉。此次出兵,他本以为晋国会像往常一样对秦军的行动睁只眼闭只眼,毕竟两国之间的纷争由来已久,彼此也都摸透了对方的套路。然而,这回赵盾却摆出了一副要和秦军拼命的架势,这让秦康公深感棘手。

“这可如何是好?”秦康公眉头紧锁,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士会。

士会,这位曾经在晋国土生土长的杰出之士,对晋国的一切可谓了如指掌。他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明,拱手说道:“主公,此招想必是臾骈所出。其意在使我军疲敝,而后乘虚攻打。不过,赵盾有一个堂弟叫赵穿,此人乃是个纨绔子弟,对赵盾超拔臾骈为上军佐一事,心中颇有异议。如今,只要主公派一小股游击部队去骚扰赵穿的部属,那赵穿定会按捺不住,出兵来攻。到那时,可就由不得赵盾了。”

秦康公听了,眼睛一亮,对士会这一计甚是赞赏:“此计甚妙!若能成功,先生当记首功。”

于是,秦康公依照士会之计,派遣了一支精锐的小部队对晋营实行骚扰。

晋营之中,赵穿正百无聊赖地在营帐内踱步。他本就对赵盾重用臾骈心怀不满,认为自己的才能被忽视。此时,秦军的骚扰让他顿时火冒三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