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价钱究竟几何?

大宋瓷娘子 前后卿 1340 字 3个月前

繁华夜市的街头,一切终究还是迎来了岔路口。

一位面黄肌瘦,发鬓散乱的中年妇人正拉着一个同样瘦小的小女孩跪在路边。

女孩的头上,插着象征卖儿鬻女的草标。

瘦的见骨不见肉的小丫头几次想要将头上的草标取下,却在其母的阻拦下未能如愿。

妇人死死抓着闺女的手,朝着每个投来好奇眼光的人祈求:

“我男人在码头跑船淹死了,只留下这么一个女儿,族老觉得咱们家‘无丁’,所以将房子都收了回去,咱们一路南下准备来这儿找个活计,可又没有手艺........”

“咱们是真的一点儿活路都没了,求求好心人瞧瞧咱们,若是需要丫鬟,厨娘,浆洗婆子,大伙儿只管开口,哪怕是不买,有个活计,有口饭吃,咱们也是心满意足了!”

妇人哀嚎哭泣的声音着实不小,几度盖过原本在街头沿街叫卖的摊贩,一时间街上不少人侧目,也有几个确有心思的人围到了摊位前。

“六两银子,确实比人牙坊那边便宜,往常这个年纪的小姑娘,虽然小了些,也不太干活,可通常还得十五两银子左右.......”

有个手提竹篮,绣娘打扮的女子上下打量几眼插着草标的小女孩,又上前牵起小女孩的手细细打量,念叨道:

“我是临安坊的绣娘,让我瞧瞧,这小丫头有没有当绣娘的天赋......”

临安坊的绣娘...!

龙泉是自古以来的工匠云集之地,此处的瓷器与宝剑天下闻名,但不意味着只有这两样,相反,各种手工业也极为发达,例如织里绣等。

由于此时由俭入奢的服饰风尚,以及日渐富庶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入往日不会购入的布匹,装扮自身。

这样的氛围下,布匹的产出拔高,而需要的绣娘自然也越来越多。

而临安坊的绣娘,在一种以此为生的绣业中,都是顶顶有名的存在,临安坊出产的布匹与织品,绝对可以算是有价无市,一布难求。

所以,当下这绣娘说要带小丫头进临安坊,瞬间就获得了不少艳羡的眼神——

这小丫头还真是交了好运,进了绣坊,以后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只要在绣坊中一坐,每年还能攒上几两银子.......

跪地买女的妇人虽然不懂临安坊到底是个什么地方,但也知道‘绣娘’和‘下人’是有区别的,当即便实打实的磕了几个头:

“这位貌美的小娘子,多谢您收下我闺女,她年纪小,踏实肯干,日后一定能够多帮帮你.......”

一箩筐的好话说出,在妇人满怀希望的眼神中,绣娘却是慢慢沉了脸,略带遗憾的放下小丫头的手,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