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扁鹊当时曾游走各国,并随俗为变,或为带下医(妇科),或为小儿医,或为耳目痹医(五官科)
后因反对统治阶级的骄横无理和他们提倡的巫术,被秦国太医李醯所忌,最终惨遭杀害。
扁鹊反对唯心主义的巫术迷信,具有“六不治”的思想。
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中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扁鹊的医学经验,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对中国医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着作有《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均佚。
2012年,成都地铁三号线修至天回镇时,施工人员在此意外发现一处西汉墓葬。
考古人员随即开展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量医学简牍,即天回医简。
医简被整理为《脉书·上经》《脉书·下经》《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犮理》《刺数》《治六十病和齐汤法》《经脉》与《疗马书》等8部医书,涉及医学理论、治法、成方制剂文献等内容,构成了一门系统的医学体系。
诊疗技术: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
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
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
《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
先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
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医学主张: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蔡桓公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
他认为对疾病需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里,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