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考虑迁都

王伦一直为长安城感到惋惜,实在是若论天下大城,哪一个有长安这般气势恢宏、规模庞大呢?

但从唐朝到宋朝,整个天下的经济重心是逐渐南移的,长安居于关中,在前宋已经算是西北前线,实在不适合作为国都了。

因此新的都城,要能够辐射到东北、控制东南、影响西北、牢固西南,王伦盯着本朝坤舆地图思索了许久,觉得还是洛阳更为合适。

因为洛阳恰处于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缘,这样就可以控制华北、华东,进而影响到东北,也可以通过南阳府影响到江汉平原,从而依托长江控制东南。

更为关键的是,洛阳在关中平原以东,有利于朝廷对西北的开发,从而重新掌握“丝绸之路”,并且可以通过快速联络长安,从而掌控西南。

唯一的缺点是,洛阳周边地狭,功能性的卫星城就得向东延伸,无法像长安那样形成环状,漕运比开封府更为困难。

实际上前宋时大约也曾无意识地对开封府周边的小县城进行建设和开发,但是在黄河的压力下,东京城始终无法形成如汉唐时期的那种首都卫星城。

其实王伦更希望在河北挑选国都,因为他始终认为东北和草原必须安稳,从河北向北方用兵更为快速,但河北诸府都存在一个问题:不稳定的黄河过境,他不敢冒这个险。

至于燕山府也就是后世的北京,王伦考虑了一下就放弃了,亲征金国时他从沧州横海府经过,后世的天津市,如今恰是黄河的入海口,沿岸都是滩涂、沼泽,根本无法修建一座足够大的港口,这就意味着若是定都燕山府,朝廷必须将京杭大运河挖掘开凿连通起来。

粮草供应的压力太大了啊,而且燕山府天气过于干冷,无法满足一个国都人口的生存生活需要。

新修一座都城,王伦根本就不考虑这种事情,而且迁都一事,已经迫在眉睫了,于是十月十五日的大朝会上,当王伦提出要迁都后,整个朝堂都炸开了锅。

许多官员们都跳出来反对,陛下啊,咱们刚刚平定了金国,总得休养生息、让百姓们喘口气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