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对漠南的开发,并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当初韩世忠兵出唐隆城,在岢岚府以北、大同府以西,就划定为了云中府,大致上包含了后世呼和浩特市的南部广大地区。
朝廷在漠南暂设虚府,但云中府是个例外,由于辽、金时期的云内州等已经被汉军占据,故而云中府的府治,并没有在规划中的云中县,而是放在了黄河东岸的唐隆城。
“师尊,前方七八里便到了昭君驿,可在那里稍歇!”
这几个黑点走得近了,赫然是一群六七个道人,走在前面的中年道士对一位老道恭敬地说。
“那便去驿站歇息一番!”
说话的老道人名叫萧抱珍,乃是河北西路卫州朝歌府人士,本名元升,曾受一道人传授秘箓,便在卫州立教传道。
新汉革新、取代宋朝,王伦又严格了官府发放佛道度牒制度,推行“宗教信仰自由”,萧抱珍所创的教派,就被认定为北天师道的太乙派。
王伦强行推动“宗教信仰自由”,其实是很得罪了一批宗教骗子的,江南、江西就有不少大地主阶层,妄图联络佛道人士,一如当年鼓动方腊起义一样,再次造王伦和新朝的反。
但是朝廷强行推动的还有均田令,百姓凡入官府户籍造册者,皆可以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土地多寡而分到田亩,最起码的温饱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故而这些人终究也鼓动不起来百姓,就被南下的韩世忠、坐镇江南五年的萧嘉穗给扫平了。
后来王伦亲征北伐,在大定府广召南北诸道教流派,北天师道中,就以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萧抱珍等为首,南天师道中,王伦并未似前宋那样抬举龙虎山的张家,却把包道乙与郑彪召了来。
王伦对道教的派别、教义并不十分了解,但只要是有影响力的宗教,内核总归是劝人向善的,所以等诸教派的道人前来后,他只提了一个要求:增加忠君爱国、民族和谐的教义劝导。
并且王伦许诺,希望诸教派在教义方面寻找到一个最大公约数,即“和而不同”,则道教就可以在漠南传播,并在合适的机会时,由朝廷组织整理编撰《道藏》。
道教诸流派,有信仰元始天尊为最高神的,有信仰太上老君为最高神的,有讲求炼丹的内丹派,有施符水的符箓派,还有“五雷正法”的神雷派,可以说信仰的最高神、修炼的法门并不完全一致。
王伦是期望道士们能够完善教义,至少在逻辑上不要出现太多的漏洞,要更注重一下辩论和口才,将理论形成得更加丰富一些。
这让受召而来的道人们受宠若惊,都以为皇帝转了性,要效仿赵佶,也要做道君皇帝,有人便上书,请求为王伦上道教尊号,但被王伦拒绝了。
王伦期望以宗教稍稍感化一下漠南部落民,至少在中亚七河以东,不要出现太多的外来宗教,他心里很清楚,若是中原王朝无法给予百姓们安定的生活,哪怕是再温和的宗教,也安抚不住百姓们要造反的心思。
佛教够温和了吧,传入中原以来,魏晋南北朝借佛家起事的例子还少了么?
最关键的原因,是王伦并不认可佛教的一些理论,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如此生受虐乃前世作孽,婆罗门系的宗教太看重轮回,但南北朝、五代十国的乱世,意思是整个中原数千万的百姓,上辈子都造了孽呗?这不是胡扯嘛!
之所以扶持道教,是因为道教的精神内核与汉族的底层思维是近乎一致的,王伦要推动漠南汉化,不仅仅是期望漠南部落民在生活习俗上向汉人靠拢,而是期望他们在底层思维逻辑方面与汉人保持一致,即真正地认同自己汉人的身份。
比如中原百姓盛赞霍去病,那么漠南的百姓,就不应该以地域为区分,认为霍去病打的匈奴是自己的祖先。毕竟漠南的族群都换了一茬,到了眼下这个时代,漠南漠北文化上对匈奴最有认同的拔野古部,追究起来也属于东胡族系,从人类分子学的角度,就跟匈奴人是不一样的。
在王伦的要求下,南北天师道迅速地凑在一起开始了大讨论,最终讨论出了一个结果,那就是模仿了婆罗门系宗教的创世观,将三清都视为创世神,至于各派别提倡的内丹修炼、符箓修炼还是雷法修炼,都属于寻仙问道的诸多法门手段之一,并无高下之分。
萧抱珍的太乙派,就被朝廷许可,在云中府以及东面的武川府传教,武川府大致在后世乌兰察布市一带,这里在北魏隋唐时有个赫赫有名的武川县,因此得命名。
武川府是虚府,即尚书省只在地图大致规划了管辖区,朝廷还来不及大规模迁徙汉民实边,境内仍旧分散着十多个已经被划定了牧场的诸多部落。
太乙派是北天师道中少有的专注于符箓的流派,萧抱珍懂医术,能施符水,只是他这个符水,在萧抱珍献宝似地献给王伦后,王伦惊讶地发现,这玩意儿居然是高度的烈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山寨头领、现主管朝廷酿酒作坊的王观,就已经用高粱为原料,通过较为原始的蒸馏技术,搞出了高度数的白酒,而且还是朝廷外贸的拳头产品。
只是白酒并不适合中原百姓的口味,汉人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