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投降和义兵

官兵很快就出阵,开始继续攻城。

等到李毅返回延安城的时候,城头已经失守。

他顾不上休息,立刻带着两个亲兵上阵杀敌,并且指挥正兵反扑官兵。

靠着义兵视死如归的勇气,还有李毅的强大勇武,义军士气高昂,最终又一次击退了官兵的进攻。

可是事后巡视战场,望着疲惫不堪,要靠着轻伤员参与战斗的义兵,李毅心中十分低沉。

很显然,形势的不利,再加上多番多次的搏命战斗,义兵们无论是肉体还是精力都已经到了极限。

在这样下去,怕是下一次进攻就撑不下去。

洪承畴望着摇摇欲坠,却还在李毅掌控下的延安城,脸色无比铁青。

他一清早就叫来各个武官,威逼利诱,让他们全力攻城,不要在乎死伤。

武官们没有办法,只能抽调出精兵参与攻城。

这场攻城战刚刚展开,义兵的脆弱就表露无疑。

官兵很轻易的就占领城头,尽管李毅带着正兵拼命杀敌,依然止不住战况的崩坏。

李毅站在城头,身上被官兵砍了两刀,左腹被长枪刺中,伤口正在源源不断流着鲜血。

但是看到无力握住刀柄的手下,再看着源源不断杀上来的官兵,李毅知道,延安城就要守不住了。

另一边,杨鹤在整合了各个方面的情报之后,还是选择利用李毅,打压洪承畴。

所以他离开敷政,赶到了延安城外。

没有给洪承畴反应的机会,杨鹤直接闯进主帐,宣布一切军事民政现在都交给他来指挥。

洪承畴瞪大眼睛,和杨鹤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洪承畴直接言明要是放跑了李毅,会带来多少的危害,将会为朝廷社稷留下心腹大患。

不过杨鹤早就打定主意,根本不听洪承畴这番解释。

他靠自己三边总督的上官权威,直接接管了军队,并且让官兵从城头上撤下来。

眼看着官兵已经抢占了城头,只要打开城门,放大部队进去,就能彻底攻占整个延安城。

谁成想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下令撤退。

官兵们没有办法,只能强忍着愤怒退兵。

而遍体鳞伤的李毅看到官兵撤退,也是不敢置信。

自己谋划多时的心血算是烟消云散了。

洪承畴又怒又气,拂袖而去。

杨鹤则不理睬他,直接将固原兵纳入自己的管辖,并且让总督衙门的属官进城,和李毅商量投降的事宜。

李毅按照之前所说,首先要先将延安城内的义军家眷,以及想要投降的义兵,都遣送出去。

当李毅将形势说明,并且真的摆出了要投降问罪,换取流民安全的架势,许多流民对李毅感恩戴德。

这些人拿到了李毅分给他们的钱粮,走出了饱受战火摧残的延安城。

可是他们并没有忘记李毅的恩情,也时刻在想农会管事说给他们听的天下大同。

虽然大部分民兵都选择离开延安城,辅兵和正兵却极少有人离开。

虽然李毅许诺过,不会强求一个弟兄陪他一起死,弟兄们要是想要离开,他绝不阻拦。

但还是有许多人愿意跟着李毅。

这些人想法其实很简单。

饱受穷苦生活的他们,已经被天下大同的世道迷住了。

他们愿意跟着李毅,为了那美好的世道去搏一搏,就算死,他们也觉得是值得的。

望着那些握着兵器,眼神坚定地看着自己,不愿意离开逃命的义兵,李毅只觉得双眼发烫,被泪水模糊。

将流民,和想要离开的义兵撤离出了延安城,现在延安城只剩下李毅手里的五百正兵,两千辅兵了。

这些人都是大浪淘沙之后的精锐,是李毅最为忠心的军队。

可是李毅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有多少能跟着自己活到最后。

他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率领这些人,突围出去。

至于投降,从来不在李毅的选择之内。

他不会再把希望,放在腐朽的朝廷上,也不会为了卷入杨鹤和洪承畴之间得政治争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