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归京(下)

"陛下,"犹豫许久,首辅方从哲起身凝眉道:"事关重大,朝廷不宜轻举妄动。"

一边说着,方从哲便扭头看向皱眉不已的兵部尚书:"不知兵部能否借机调兵,坐镇南京?"

如若是寻常时候,以他的为人,自是不敢提出如此"胆大妄为"的建议,但如今京营将士的战力有目共睹,朝廷或可借此加强对于南直隶的掌控...

未经思考,身材魁梧的兵部尚书王在晋便拱手回禀道:"京营将士身负戍卫京师之重任,眼下这个当口上不宜轻动.."

不知怎地,这位对于军事极具发言权的重臣此时竟满脸严肃,语气惊疑不定,似是在顾虑着什么...

自天子即位以来,朝廷接连挫败辽镇建奴的阴谋,并为九边将士补齐历年所拖欠的军饷,提升了将士们的士气,但这场由徐鸿儒等人领到的叛乱,却也给王在晋敲响了警钟。

相比较重兵云集的辽镇以及天子不断整饬的宣大,作为京师门户的蓟镇却是残破不堪,名存实亡。

如若草原上的鞑子们受迫于日益严峻的环境,难以维持基本的生计,极有可能纵兵劫掠大明边镇,甚至如昔日的"俺答汗"一样,兵发北京。

就凭如今军备废弛多年的蓟镇,断然抵挡不住蒙古鞑子的铁骑。

如此情况之下,拱卫京畿的京营将士便是重中之重。

"元辅,王本兵所言甚是。"

"南京财政本就飘忽,只怕无法按时保证大军日常所需的粮草辎重以及军饷..."

就在兵部尚书王在晋忧心忡忡的时候,其身旁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同样起身,表达了反对的意见。

南京势力错综复杂,当地勋贵和军中将校们沆瀣一气,到时有用不完的手段"瓦解"驻军。

"哎.."

见两位"帝党"都持反对意见,内阁首辅方从哲也是满脸无奈的摇了摇头,悻悻的坐了回去。

朝廷中枢好不容易有一个对南直隶"发难"的由头,却要顾忌各种各样的因素难以施行,这种感觉实在是有些憋屈。

"南京户部尚书请辞,诸位爱卿可有人选?"